共享菜园助力精准扶贫:市民租地种菜,脱贫户代管增收
近年来,随着我国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纷纷探索出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新模式。其中,共享菜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共享模式,不仅为市民提供了绿色健康的蔬菜,还帮助脱贫户增收致富,成为精准扶贫的新亮点。
共享菜园,顾名思义,就是将土地资源进行共享,让市民可以租地种菜,同时,由脱贫户代为管理,实现增收。这种模式的出现,不仅满足了市民对绿色蔬菜的需求,还为脱贫户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了双赢。
在实施共享菜园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首先,政府通过政策扶持,鼓励市民参与共享菜园的建设。比如,提供土地、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降低市民的种植成本。同时,政府还积极引导脱贫户参与代管,为脱贫户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市民租地种菜,不仅可以享受到新鲜、健康的蔬菜,还可以在种植过程中,体验农耕的乐趣。在共享菜园中,市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种植的蔬菜品种,还可以与家人朋友一起参与种植,增进感情。此外,共享菜园还注重环保,鼓励市民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农药使用,保障蔬菜的品质。
对于脱贫户来说,代管共享菜园是一种很好的增收途径。在代管过程中,脱贫户负责蔬菜的种植、管理、采摘等工作,不仅可以学习到农业技术,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脱贫户的就业问题,还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共享菜园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降低了市民的蔬菜消费成本。通过共享菜园,市民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新鲜、健康的蔬菜,降低了生活成本。
2. 提高了脱贫户的收入水平。代管共享菜园为脱贫户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有助于他们脱贫致富。
3. 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共享菜园为市民和脱贫户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有助于农业技术的传播和推广。
4. 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共享菜园倡导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农药使用,有助于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
总之,共享菜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共享模式,在精准扶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继续推广共享菜园,让更多市民和脱贫户受益,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同时,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努力,为共享菜园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这一创新模式在更多地区开花结果。
- • 枣庄机场主体结构封顶,未来交通枢纽焕发新活力,2026年通航在即
- • 滕州博物馆新展上线:青铜器特展揭秘古薛国千年文明
- • 薛城塌陷区变身绿色典范:万亩光伏板下生态渔业基地崛起
- • 市中区鲁南算力中心启用,助力智能制造企业降本30%
- • 枣庄市设立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荀子文化园荣膺省级社科基地,倾力打造《劝学》主题实景话剧,传承荀子文化精髓
- • 探秘枣庄老街巷:从老洋行到百年茶馆,品味旧时光的味道
- • 鲁南水城购物节盛大开幕:免税店与文创市集齐飞,购物满减叠加文旅券惊喜连连
- • “15分钟医保服务圈”全面建成:41项业务家门口轻松办理,日均服务达800人次
- • 薛城菜煎饼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挑战“十层煎饼塔”创纪录
- • 枣庄群众文化艺术季盛大开幕,线上线下联动展现文化惠民成果
- • 枣庄五区一市协同发展成果丰硕,2024年GDP目标勇攀4500亿新高峰
- • 台儿庄涧头集镇新建15所“幸福食堂”,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暖意融融传递社会关爱
- • 市中区中小学推广“运河文化校本课程”,特色教材12册助力文化传承
- • 枣庄锂电产业链企业蓬勃发展,总数突破150家,营收同比增幅超90%
- • 中建材新材料产业园智能化改造圆满完成,产能提升40%,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 • 峄城底阁镇“乡村书房”全覆盖,打造书香乡村新风尚
- • 峄城石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助力15万果农共奔富裕路
- • 山亭区徐庄镇民俗文化节启幕,踩高跷、舞龙狮热闹非凡
- • 滕州马铃薯产业学院开设电商直播课程,助力农民增收超千万元
- • 台儿庄张山子镇非遗工坊盛大开业,柳编技艺助力500人就业
- • 薛城社工部创新举措,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惠及30万居民
- • 冠世榴园荣登世界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名单:千年古石榴树群迎来重点保护
- • “电商+民宿”扶贫试点助力脱贫,10个村庄变身网红打卡点,入住率突破80%
- •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50所高校共建“红色文化实践基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 • 滕州羊肉汤大赛盛大开幕,200家老店激烈角逐“金勺奖”
- • 市中区税郭镇“户户通”工程圆满收官,73个自然村实现通路到家
- • 台儿庄运河渔鼓老艺人抖音直播,渔鼓声声唤起非遗传承新篇章
- • 东湖公园焕新升级:智慧跑道与星空露营基地点亮城市绿心
- • 山亭地瓜淀粉加工线投产,年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助力3万农户增收致富
- • 峄城榴园镇石榴剪纸大赛成功举办,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 • 台儿庄湿地生态扶贫区:旅游与养殖双产业助力50个村脱贫致富
- • 枣庄征地补偿标准更新,如何影响三类群体?
- • 孟庄镇茶文化节盛大开幕,茶旅融合助力就业超5000人
- • 欣旺达50GWh动力电池项目全面投产,年产值再攀200亿元高峰
- • 吉利极电10万吨电池回收项目落户枣庄,推动绿色循环经济新发展
- • 冯卯镇乡村音乐节盛大开唱:田园舞台与星空露营,周末自驾首选之地
- • 台儿庄运河泥塑传承人荣获国家级非遗认证,作品荣登故宫博物院收藏
- • 枣庄志愿者服务积分兑换社保折扣: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助力公益事业发展
- • 市中区“名校+”集团化办学试点成效显著,9大教育集团助力3万学生成长
- • 峄城区“武术进校园”全覆盖,3万学生习练洪派太极拳,传承中华武术文化
- • 全市村级数字服务站全覆盖,政务服务迈向“一网通办”
- • 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荣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传承抗战精神,弘扬民族精神
- • 薛城区实验中学荣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AI实验室建设全面覆盖
- • RCEP区域合作中心正式启用,日韩半导体项目签约15个,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
- • 千年古法焕新颜——“山亭冯卯镇土陶煨汤”技艺申遗成功
- • 薛城智慧停车系统正式启用:1.2万个车位实时导航,错峰停车收费减半
- • 《科圣墨子》央视首播,特效震撼还原古代战争器械
- • 台儿庄非遗博览园盛大开街:40项技艺活态展演,游客可亲身体验柳琴戏表演
- • 市中区光明路街道“积分制管理”助力文明乡风,全省推广成效显著
- • 枣庄十五中科技创新团队在国际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斩获金奖,彰显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实力
- • 薛城庞庄麦秸画传承人李秀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彰显民间艺术魅力
- • 枣庄发起“萤火虫计划”,照亮残障儿童求学之路
- • 地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合作社吸纳留守妇女,人均年增收2.5万元
- • 中日(枣庄)氢能产业论坛签约项目,年制氢规模剑指万吨级,共绘氢能发展新蓝图
- • 枣庄创新推出“飞地经济”政策,苏沪企业注册享双重税收优惠
- • 微山湖渔家乐体验指南:住船屋、捕湖鱼、听渔民号子,感受水乡风情
- • 乡镇卫生院远程诊疗全覆盖:脱贫人口大病救治率100%,助力健康扶贫攻坚战
- • 枣庄创新推广“渔光互补”模式,光伏板下年养鱼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鲁南首家社区老年大学启用,开启银发族学习新篇章
- • 长三角新能源企业组团落户枣庄,储能电池产业集群蓄势待发,年产值目标剑指500亿
- •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跃居京杭运河十大港口,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滕州马铃薯产业升级,精深加工产品占据全国市场份额30%
- • 峄城石榴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国家级案例引领乡村发展新风尚
- • 鲁南直播电商产业园助力本土品牌崛起,GMV突破10亿大关
- • 滕州菜煎饼培训基地免费教学,助力5000名妇女创业梦想成真
- • 枣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成效显著,非营利性学校占比达85%
- • 台儿庄张山子镇“非遗工坊”盛大开业,柳编技艺助力500人就业
- • 台儿庄文旅融合再创佳绩,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大关
- • 大运河畔焕新颜:482户居民喜迁“修旧如旧”明清风格新居
- • 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圆满完成:票价直降40%,村村通新能源巴士
- • 枣庄山亭区地瓜产业园产值破亿,成为富民“金疙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