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卯镇焕发新活力:“闲置小院”华丽变身,千套网红民宿惊艳亮相
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逐渐兴起,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在众多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凭借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如今,冯卯镇更是以“闲置小院”变身千套网红民宿的举措,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
冯卯镇位于山亭区东南部,地处鲁南丘陵地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然而,在过去,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冯卯镇的旅游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当地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将闲置的小院进行改造,打造成为独具特色的网红民宿。
在冯卯镇,每一座闲置小院都承载着一段历史,它们见证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变迁。为了将这些小院焕发新生,当地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院落进行修缮和改造。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设计元素,让这些小院焕发出新的活力。
如今,冯卯镇的闲置小院已华丽变身,成为千套网红民宿。这些民宿各具特色,既有古朴典雅的农家小院,也有现代时尚的别墅式民宿。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美食,感受浓郁的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化。
走进冯卯镇的网红民宿,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民宿内部装饰精美,设施齐全,为游客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在这里,游客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呼吸清新的空气,欣赏美丽的风景。夜晚,民宿内灯火通明,游客们围坐在篝火旁,欢声笑语,度过一个难忘的夜晚。
冯卯镇的网红民宿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民宿的运营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同时,民宿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餐饮、旅游纪念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为了进一步提升冯卯镇的乡村旅游品质,当地政府还加大了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新建的停车场、旅游厕所、观光步道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旅游体验。此外,冯卯镇还定期举办各类乡村旅游活动,如采摘节、民俗文化节等,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总之,冯卯镇通过将闲置小院变身千套网红民宿,成功实现了乡村旅游的华丽转身。这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冯卯镇将成为全国乡村旅游的典范,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感受这片美丽土地的魅力。
- • 峄城石榴种植能手张强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称号
- • 枣庄首届汉服文化节盛大开幕,运河畔千年风华再现
- • 山亭伏里土陶直播带货火爆,非遗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 • 中国大运河文化带论坛在台儿庄成功举办,共筑运河城市协同发展新篇章
- •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节盛大启幕,VR技术带你穿越时空体验“中国古代第一车”
- • 滕州荣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机床产业年产值突破600亿,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台儿庄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盛大开幕,沿河城市共谋文旅合作新篇章
- • 薛城周营镇红色民俗村魅力绽放,年接待研学团队超5万人次
- • 枣庄五区一市联合启动“百企联百村”行动,300家企业携手助力乡村振兴
- • 薛城区创新推行“四员同育”模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生态
- • 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在枣庄落地,助力农业技术转化实现新突破
- • 枣庄首座“无人智慧农场”投产,5G+AI技术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涛沟桥湿地生态搬迁安置:200户渔民转型生态管护员,月薪3500元,共建绿色家园
- • 滕州智慧农田项目成功落地,5G物联网助力10万亩耕地转型升级
- • 刘炳文故居修缮开放,VR技术助力重现地下党情报传递场景
- • 滕州微山湖湿地国际荷花节盛况空前,文创产品远销全球20国
- •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生产线投产,年产值预计突破5亿元,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
- • 枣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8%,创新生态循环模式引领全国
- • 山亭葫芦套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年旅游收入实现翻番增长
- • 山亭北庄镇太阳能路灯照亮村道,年省电费百万,绿色环保新篇章
- • 山亭长红枣合作社助力脱贫,2000户脱贫户年分红超2000元
- • 台儿庄古城商户租金减免政策助力文旅小微企业全年减负超5000万元
- • 峄城碳汇交易试点启动:10万亩石榴园开启“卖空气”增收新篇章
- • 峄城石榴搭乘中欧班列远渡重洋,年跨境销售额突破5亿元
- • 薛城奚仲中学3D打印课程作品惊艳亮相国家博物馆展览
- • 涛沟桥湿地生态移民安置:200户渔民转型生态管护员,月薪3500元,共建绿色家园
- • 山亭火樱桃电商实训中心启用,百名“新农人”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区徐庄镇民俗文化节启幕,踩高跷、舞龙狮热闹非凡
- • 滕州北辛中学创新引入AI教师助手,作业批改效率提升70%
- • 运河灯会点亮中秋夜:万盏花灯映水街,汉服打卡赢千元奖金
- • 《枣庄美食产业白皮书》发布:2025年目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峄城非遗扶贫工坊盛大开业:柳编、泥塑产品热销全国,助力村民月均增收2000元
- • 滕州鲁班工匠文化节:木艺DIY、古建模型展,亲子研学首选活动
- • 台儿庄湿地生态扶贫区:旅游与养殖双产业助力50个村脱贫致富
- • 枣庄非遗老酒跨界奶茶店,微醺珍珠奶茶日销5000杯,成为城市新宠
- • 滕州马铃薯种植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惠及1.5万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
- • 枣庄首条非遗主题旅游专线盛大开通,串联12处文化地标,畅游历史与现代交融之旅
- • 枣庄市创新举措,建立返贫动态监测平台,精准预警帮扶4000户贫困家庭
- • 枣庄首条云巴线路规划公示:创新交通布局,助力老城区与高铁站无缝连接
- • 墨子国际科技论坛在滕州盛大开幕,20国学者共议《墨子》物理学理论现代应用前景
- • 枣庄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引领教育新风尚
- • 滕州扶贫助学金发放2000万元,助力5000贫困学子圆梦未来
- • 枣庄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盛大启用,全省首个自闭症康复中心同步亮相
- • 台儿庄涧头集小学“运河童声合唱团”绽放国家大剧院舞台,童声传唱运河文化之美
- • 枣庄防返贫监测平台升级:AI预警+网格员联动,帮扶响应缩至24小时
- • “庭院经济”示范村创建助力脱贫,芦花鸡养殖户均年利润达1.8万元
- • 滕州界河镇马铃薯宴:传承非遗魅力,年接待游客15万,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首月成交额破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区“光伏+农业”项目并网发电,棚顶发电棚内种菌菇,创新模式助力绿色发展
- • 台儿庄运河泥塑传承人荣获国家级非遗认证,作品荣登故宫博物院收藏
- • 枣庄新城CBD金融中心封顶:八家省级银行区域总部落户,助力城市金融发展新篇章
- • 滕州教师张华荣获“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称号,35年坚守山村育英才
- • 枣庄不动产登记迈入“智能秒批”时代,办理时效提速80%
- • 滕州荆河街道创新试点“幼小衔接一体化”,幼儿园与小学课程共享师资
- • 台儿庄渔民船棺水葬引发社会关注,生态殡葬方案获联合国环境署点赞
- • 消费扶贫专馆销售额破2亿:200种农产品直供城区商超,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田间课堂开课,10万农民学习数字农业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 • 鲁南非遗传承中心奚仲造车传习班首期招生爆满,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山亭智慧农业云平台助力10万亩农田,节水增产效益显著
- • 枣庄学院与欣旺达携手共建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共谋产业发展新篇章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荣登非遗名录,百年菜单铭刻青铜鼎”
- • 枣庄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民生支出占比80%彰显民生情怀
- • 台儿庄马兰屯镇非遗民宿集群盛大开业,入住率高达90%,传承文化新风尚
- • 台儿庄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助力农民增收,创收超3000万元
- • 枣庄市大力实施“榴枣归乡”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800余人助力城市振兴
- • 滕州马铃薯全粉生产线投产,年产能5万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 鲁班工匠班在枣庄落地:校企携手共建建筑领域高技能人才基地
- • “数字哨兵”守护校园安全:AI识别系统覆盖全区89所中小学
- • 《墨子》科学思想融入教材:枣庄中小学试点“科圣课堂”激发科学精神
- • 峄城石榴合作社分红创纪录,年分红超2.5亿元,助力果农共享丰收喜悦
- • 枣庄大学城规划获批:鲁南高等教育集聚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 • 薛城双语实验学校荣获剑桥国际认证,正式开启A-Level课程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