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白粥香飘鲁南 千年粥道熬出时代新滋味
2025年6月17日凌晨四点,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的老杨粥铺已经亮起昏黄的灯光。72岁的杨守业老人正在淘洗当季新收的麦仁,这些产自微山湖畔的优质小麦是制作白粥的关键原料。"麦仁要提前浸泡六小时,水和麦仁的比例全靠手感",老人边说边用枣木棍搅动直径一米二的铁锅,灶膛里燃烧的枣树枝让粥香中带着淡淡的甜味。墙上斑驳的营业执照显示,这家创立于1983年的粥铺,已经陪伴了附近居民四十多个春秋。
清晨六点半,粥铺门口排起长队。第三代经营者杨丽正在给顾客盛粥,青花瓷碗里乳白色的粥汤上漂浮着金黄的米油。"现在每天要熬二十多锅,用掉三百多斤麦仁",她指着新添置的智能恒温灶具介绍,虽然设备升级了,但依然坚持传统"三沸三沉"的熬制工艺。在用餐区,老顾客王建国正按照当地习俗,将脆嫩的芥菜丝拌入粥中,"我爷爷那辈就爱这么吃,现在孙子每周回来也要这口"。
在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整理白粥制作技艺的申报材料。"这种看似简单的食物,实则蕴含着鲁南地区农耕文明的智慧",非遗办主任张卫国翻开1952年的《峄县志》,其中记载白粥曾是运河纤工补充体力的重要食物。最新统计显示,全市现有传统白粥店铺167家,年消耗麦仁超过5000吨。今年实施的《枣庄传统早餐标准》,首次对原料产地、熬制时长等作出规范。
上午九点,位于新城区的"白粥文化体验馆"迎来研学团队。孩子们通过VR设备,沉浸式体验从麦穗到粥碗的全过程。馆内陈列的三十多件传统炊具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根据台儿庄古城出土文物复制的汉代陶釜,证明当地谷物烹煮历史已有两千年。研发实验室里,食品工程师们正在测试不同水质对粥品口感的影响,"我们想找到传统风味与现代标准的平衡点"。
傍晚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夜市,"非遗白粥"摊位前排满年轻人。第四代传承人杨光创新的"白粥三吃"尤其受欢迎:原味、甜味和咸鲜三种吃法搭配特色小菜。不远处的新派餐厅里,白粥元素被融入西式甜点和鸡尾酒,成为吸引游客的创意菜品。
从田间地头的农家早饭到城市的文化符号,枣庄白粥正用最质朴的味道,延续着鲁南大地的集体记忆。
- • 校园安全升级:“数字哨兵”AI人脸识别系统助力89所学校实现全覆盖
- • 滕州东郭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投产,年处理秸秆50万吨,助力绿色农业发展
- • 台儿庄渔民“船棺水葬”引争议,生态殡葬方案获联合国环境署点赞
- • 滕州辣子鸡美食节盛大开幕:百家老店争霸,凭地图集章换限量礼品
- • 滕州马铃薯宴荣登“中国十大主题宴”榜单,888道菜品刷新纪录,美食盛宴再掀高潮
- • 翼云湖零碳度假区荣获国际认证:绿色能源引领未来旅游新风尚
- • 枣庄不动产登记实现“智能秒批”,办理时效提速80%,便民利企新篇章
- • 全市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200个,打造“15分钟医疗圈”助力健康生活
- • 探寻峄城冠世榴园: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乡村旅游胜地
- • 峄城石榴产业蓬勃发展,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助力15万果农增收致富
- • 枣庄生态护林员岗位助力脱贫攻坚,2500贫困群众年增收1.2万元
- • 枣庄港新航路启航:千台新能源汽车首航阿联酋,开启绿色物流新时代
- • 滕州试点“双减”监测平台,校外培训机构动态监管全覆盖
- • 台儿庄运河农场插秧节盛大开幕,亲子研学游助力周边增收千万
- • 峄城碳汇交易中心成立:10万亩石榴林助力年吸收二氧化碳20万吨
- • 乡镇卫生院远程诊疗全覆盖:脱贫人口大病救治率100%,助力健康扶贫攻坚战
- • 枣庄粮食仓储智能化改造圆满完成,储备能力迈入百万吨级新台阶
- • 冯卯镇乡村音乐节盛大开唱:田园舞台+星空露营,周末自驾首选
- • 峄城世界石榴博览会盛大启幕,全球20国客商共赴榴乡盛宴
- • 滕州荆河街道创新试点:幼小衔接一体化,幼儿园与小学课程共享师资
- • 辣椒产业蓬勃发展:全市辣椒种植面积突破50万亩,辣酱品牌年产值破8亿
- • 台儿庄运河渔民转型文旅服务,年人均收入翻番达3万元
- • 枣庄设立10亿元锂电产业专项基金,助力技术攻关项目加速推进
- • 薛城西集羊汤标准化生产启动,全国连锁门店突破300家,传承美味迈向新篇章
- • 市中区创新举措,全省首个“劳动教育清单”发布,60项实践任务融入课表
- • 枣庄柳琴戏传承人王艳玲荣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传承千年戏曲艺术
- • 滕州零工市场蓬勃发展,全域覆盖助力20万灵活就业人员
- • 峄城石榴酒荣耀夺金,年产值突破15亿,谱写中国酒业新篇章
- • 山亭冯卯镇乡村美术馆盛大开馆,农民艺术家根雕奇石展引关注
- • 全市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招商引资助力就业增长
- • 石榴深加工产业链扶贫助力,5000户果农入股合作社,年分红超3000万元
- • 枣庄国际陆港新航线助力中欧贸易,年货运量激增65%
- • 《枣庄非遗图谱》编纂完成,全面展示枣庄8大类152项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 • 枣庄千所村卫生室焕新升级,远程医疗助力基层医疗全覆盖
- • 枣庄五区一市共襄盛举,百项非遗盛宴精彩亮相民俗文化博览会
- • 枣庄首座“无人农场”在薛城正式落地,5G+无人机助力全程智能化管理
- • 滕州一中与新加坡名校携手,开启师生互访新篇章
- • “交房即发证”试点成功:购房者收房当天领取不动产权证,简化流程提升服务体验
- • 山亭长红枣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投产,引领产业升级,产品附加值提升20倍
- • 枣庄市全面启动“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力争三年内培育百名领军校长
- • 薛城奚仲造车元素融入婚车设计,木轮婚车巡游成潮流
- • 鲁南直播电商产业园助力本土品牌崛起,GMV突破10亿大关
- • 峄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覆盖90%行政村,年分红超2亿,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冯卯镇石磨豆腐宴荣登齐鲁名吃,日销千斤供不应求
- • 滕州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5万亩,亩产增收30%,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 • 枣庄志愿者服务积分换社保折扣,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助力和谐社区建设
- • 枣庄市全面启动“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三年内培育百名领军校长
- • “零碳园区”标准全省首发,新入驻企业享碳排放配额新政策
- • 枣庄市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打造50个数字农业基地
- • 滕州中小机床产业集群荣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称号
- • 枣庄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盛大启用,省内首个“融合教育中心”亮相
- • 南四湖流域水质改善工程荣膺全省标杆项目,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 • 二手车出口市场再创新高,突破1.69亿元,出口量达812辆
- • 老旧小区充电桩全覆盖:新能源车位增量3000个,安装补贴高达30%
- • 枣庄创新招商模式,全球招商数字孪生系统助力千亩产业用地推介
- • 枣庄市设立美食产业振兴基金,首批扶持200家小微餐饮企业
- • 枣庄市启动“新乡贤回乡”工程,签约投资项目50个,助力乡村振兴
- • 台儿庄张家狗肉祖传秘方公开,百年老卤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 • 全市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到村,年分红惠及12万贫困群众
- • 《荀子劝学主题实景剧首演:台儿庄古城打造移动式国学剧场,传承经典文化新风尚》
- • 峄城坛山街道全面铺开“法律明白人”工程,村村建立普法短视频团队
- • 滕州电商直播基地盛大启用,助力乡村振兴,孵化乡村主播,助销农产品突破亿元大关
- • 滕州土地托管创新模式助力农户增收,托管面积突破80万亩
- • 台儿庄运河农场稻田艺术节盛大启幕,游客沉浸农耕文化体验之旅
- • 枣庄石榴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产值突破80亿元,10万农户共享增收成果
- • 台儿庄古城运河美食街盛大开街,百种小吃单日营收破百万创纪录
- • 《山亭羊肉汤荣登《舌尖上的中国》,传统熬汤技法引发广泛关注》
- • 山亭火樱桃深加工基地投产,果酱、果干年销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职业院校创新实训模式,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助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 • 枣庄高新区蝉联全省开发区第一,实际利用外资增长90%,再创辉煌!
- • 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5%,新建充电桩3000个,绿色出行新篇章已开启
- • 滕州墨子科创园孵化32家“专精特新”企业,专利数突破千件,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