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大肉手擀面:一抻一擀间传承百年鲁南味
2025年6月17日凌晨四点,枣庄市薛城区永兴路的老刘面馆已亮起灯火。73岁的刘保国师傅正在揉制当天第一批面团,选用微山湖优质小麦粉,按照祖传的"三光"标准反复揉压——面光、手光、盆光。"一斤面三两碱,揉够三百六十下",刘师傅边说边将醒好的面团擀成铜钱厚的面皮,再用枣木擀面杖将其延展成直径一米的面片,整个过程行云流水。墙上悬挂的1958年老照片显示,他的祖父当年在国营饭店就是用这套手法为矿工们制作手擀面。
清晨六点,第一锅大肉浇头开始飘香。刘师傅的儿子刘建军将本地黑猪五花肉切成麻将块大小,用铁锅煸炒至金黄,再加入二十多种香料慢炖。"这锅老卤从1986年开店用到现在,每天只添新汤不换料",他掀开厚重的木锅盖,浓郁的肉香顿时充满整个厨房。此时,案板上整齐排列着切好的面条,每根都保持着"韭菜叶"的宽度标准,这是为了让面条更好地挂住肉汁。
在枣庄市餐饮行业协会,工作人员正在整理传统面食申遗材料。"大肉手擀面承载着煤矿城市的集体记忆",协会秘书长王芳翻开泛黄的《峄县食单》,其中记载清末民初时,这道面食就是矿工们补充体力的首选。最新统计显示,全市现有专营大肉手擀面的店铺89家,年消耗面粉超过2000吨。今年新颁布的《枣庄传统面食制作规范》,首次对面条厚度、肉块大小等22项指标作出详细规定。
上午十点,台儿庄古城内的"面食工坊"迎来体验游客。孩子们在师傅指导下,用传统工具制作迷你版手擀面。展示区内,从汉代石磨到民国时期的面粉袋等四十多件实物,生动展现着鲁南面食文化演变史。研发室里,食品工程师们正在测试新型保鲜技术,"要让外地顾客能品尝到刚出锅的口感"。
傍晚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夜市,"非遗大肉面"摊位前人头攒动。第三代传承人刘明创新的"三味套餐"备受青睐:原汤、麻辣和番茄三种口味用小陶罐分装。不远处的文创店里,"会跳舞的面条"互动装置前围满拍照的游客,扫描二维码就能观看老师傅的擀面绝活。
从煤矿工人的"能量面"到城市的文化名片,枣庄大肉手擀面正用最质朴的匠心,延续着鲁南大地生生不息的饮食文脉。
- • 台儿庄古城二期引资60亿,复星文旅打造“运河文化元宇宙体验区”: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盛宴
- • 枣庄市首座“民艺博物馆”盛大开馆,3000件农耕时代老物件展映千年民俗风情
- • 枣庄迈向“中国北方锂电之都”:宁德时代配套企业集群签约落地,百亿项目再添助力
- • 滕州墨子科创园孵化32家“专精特新”企业,专利数突破千件,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 • 台儿庄夜经济新地标崛起:灯笼市集与沉浸式剧本杀引领年轻人打卡潮流
- • 峄城古邵镇“运河糟鱼”直播热卖,传统工艺年销20万罐,传承与创新共舞
- • 峄城冠世榴园荣登“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生态旅游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 • 山亭绿色建材产业园与中国建材集团签约,共筑零碳建筑示范项目
- • 邹坞镇红色美食节:品味“抗日大包”“支前煎饼”,传承革命精神
- • 峄城“教育大脑”平台上线,大数据助力精准诊断学生学习短板
- • 滕州实施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计划,亩产增收35%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辣子鸡烹饪大赛激情上演,百名大厨共展“火辣匠心”
- • 枣庄首条云巴线路规划公示:智慧交通助力城市升级,连接老城区与高铁站,智能无人驾驶站点亮相
- • 枣庄综合保税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年进出口额目标迈向百亿大关
- • 峄城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用爱心编织希望,结对帮扶3000名贫困儿童
- • 胖虎科技引领行业潮流,全国首单二手奢侈品出口业务圆满完成
- • 峄城阴平毛笔:非遗传承与创新,年产百万支助力书法界繁荣
- • 峄城南石驴肉非遗技艺惊艳央视,年产值突破2亿元
- • “公益性岗位助力弱劳力就业:2000个护林员、保洁员岗位等你来”
- • 峄城阴平镇红色文化故事会:老兵深情讲述峥嵘岁月
- • 枣庄智能装备产业园盛大投产,鲁南高端制造领域再添新篇章
- • 薛城区创新推行“四员同育”模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生态
- • 百名“少年鲁班”选拔启动,获奖者直通国家级技能大赛,培育未来工匠之星
- • 智能制造产业园迎来工业机器人项目落户,20个创新项目引领产业升级
- • 鲁班工匠大赛盛况空前,万名技能人才竞技,优胜者将纳入“大国工匠”培育计划
- • 市中区关爱行动:2万名困难学生喜领“教育保障卡”,求学之路无忧
- • 枣庄薛城冬枣地理标志获批,电商直播助力日销万单,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滕州马铃薯“云仓”启用,48小时全国直达,开启农业物流新篇章
- • 滕州文公庙修复工程启动:千年古建重现春秋礼制盛景
- • 山亭北庄门笺剪纸惊艳联合国,非遗传承人荣获全球手工艺大奖
- • 中国兽药谷年产值突破50亿元,跻身全国三强,助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 • 市中区非遗文化盛宴:百名手艺人齐聚社区,传承绝活魅力无限
- • 市中区“城市领读人计划”启动:快递员、环卫工成为荐书明星
- • 山亭区樱桃扶贫合作社助力农民增收,年分红超800万元
- • 薛城邹坞镇红色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团队达8万人次,营收突破千万大关
- • 中日韩智慧农业合作论坛在枣庄成功举办,签约项目金额突破3亿元
- •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AI导览全新上线:虚拟老兵深情讲述“血战运河”细节
- • “石榴贷”助力乡村振兴:低息贷款扶持果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 • 枣庄五区一市携手共进,千名企业家助力“百企兴百村”行动
- • 冯卯镇乡村音乐节盛大开唱:田园舞台邂逅星空露营,周末自驾游首选之地
- • 滕州智慧农业云仓启用,农产品冷链物流24小时直达京津冀,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设立100亿产业母基金,助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腾飞
- •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30万村民共享“同源同质”自来水,生活品质再提升
- • 枣庄鲁班工坊揭牌仪式隆重举行,助力古建筑修复人才培育
- • 翼云湖环湖步道贯通:50公里健身绿道助力乡村振兴,串联8个示范村焕发新活力
- • 滕州羊肉汤大赛盛大开幕,200家老店激烈角逐“金勺奖”
- • 中兴煤矿遗址焕新颜:百年井架变身文创产业园,数字艺术展览添彩历史底蕴
- • 台儿庄古城春节庙会启幕:千年运河畔上演“社火大巡游”,传统文化与现代魅力交相辉映
- • 枣庄辣子鸡产业助力养殖户增收,户均年增5万元
- • 高山移民社区配套产业园投用,1400户搬迁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 • 峄城石榴合作社分红创纪录,年分红超2.5亿元,助力果农共享丰收喜悦
- • 中陈郝瓷窑遗址考古新发现:唐代青瓷印证“北方瓷都”地位
- • 枣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突破九成,领跑全省环保新篇章
- • 山亭“生态文化智库”成立,助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 • 农家乐蓬勃发展,全市突破3000家,年营收增长60%
- •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采摘祭”盛大开幕,果农戴面具跳丰收傩舞
- • 薛城奚仲中学3D打印课程作品惊艳亮相国家博物馆展览
- • 奚仲造车技艺:传承千年匠心,荣登人类非遗预备名录
- • 峄城阴平镇富硒食品产业园签约仪式圆满落幕,10家龙头企业入驻助力产业发展
- • “山亭火樱桃”:创新“直播带货+冷链直送”模式,助力农业增收,年销售额突破5亿
- • 山亭区徐庄镇民俗文化节盛大启幕,踩高跷、舞龙狮热闹非凡
- • 薛城区“智慧课堂”试点成效显著,中小学平板教学覆盖率达90%
- • 枣庄锂电产业崛起:资源型城市华丽蝶变“北方锂电之都”
- • 枣庄历史名人传承工程荣膺“全球文化遗产创新典范”,弘扬传统文化再创辉煌
- • 滕州公办幼儿园新增10所,普惠性学位扩容4000个,破解“入园难”难题
- • 鲁班工匠学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校企联合,共育智能制造复合人才
- • 非遗扶贫工坊石榴主题柳编工艺品年销售额破千万,创新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 • 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落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 • 峄城阴平镇万亩生态小麦示范田建成,亩产创1300斤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峄城石榴出口德国,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中欧班列助力乡村振兴
- • 《台儿庄大战主题剪纸长卷巡展盛大启动,66米长卷铭记千名英烈不朽功勋》
- • 残疾人辅助器具免费适配行动启动:2000件智能假肢、助听器等物资发放,助力残疾人生活品质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