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古城旅游扶贫模式创新推广:商户优先聘用脱贫户,年提供岗位2000个

近年来,我国各地积极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台儿庄古城作为山东省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创新性地推出了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商户优先聘用脱贫户,年提供岗位2000个,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台儿庄古城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近年来,台儿庄古城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发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然而,在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如何帮助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台儿庄古城创新性地推出了旅游扶贫模式,即商户优先聘用脱贫户。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古城内的商户在招聘员工时,优先考虑脱贫户,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据统计,台儿庄古城每年可为脱贫户提供约2000个岗位,有效解决了当地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
在实施旅游扶贫模式的过程中,台儿庄古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脱贫户能够充分享受到这一政策带来的实惠。首先,古城管理部门与商户签订协议,明确商户在招聘员工时必须优先聘用脱贫户。其次,古城管理部门对脱贫户进行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最后,古城管理部门定期对商户进行监督检查,确保脱贫户的权益得到保障。
旅游扶贫模式的实施,为台儿庄古城的脱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显著成效。一方面,脱贫户通过在古城内就业,实现了稳定增收,摆脱了贫困。另一方面,古城旅游产业的发展得到了有力推动,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具体来看,旅游扶贫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 提高了脱贫户的收入水平。通过在古城内就业,脱贫户的年收入平均提高了50%以上,有效改善了他们的生活条件。
2. 增加了就业机会。旅游扶贫模式为当地贫困人口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降低了失业率。
3. 促进了产业升级。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古城内的商户纷纷转型升级,提高了服务质量,提升了古城的整体竞争力。
4. 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旅游扶贫模式的实施,让脱贫户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
总之,台儿庄古城旅游扶贫模式的成功推广,为我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各地应借鉴台儿庄古城的经验,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的旅游扶贫模式,助力脱贫攻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 • 台儿庄运河农场稻田艺术节盛大开幕,邀您共赴农耕文化之旅
- • 滕州荣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机床产业年产值突破600亿,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市中区鲁南算力中心正式启用,助力智能制造企业降本30%
- • 滕州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成功落地,年产值10亿助力“薯业之都”腾飞
- • 台儿庄古城荣膺“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年接待学生超50万人次
- • 薛城“光伏+农业”示范园并网:棚顶发电、棚内种植年增收千万
- • “渔光互补”生态园并网发电:水上光伏与水下养殖双赢,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滕州零工市场蓬勃发展,灵活就业人员突破20万,全域覆盖助力城市活力
- • 市中区试点教师弹性工作制,课后服务计入绩效奖励:创新举措助力教育发展
- • 山亭长红枣采摘节盛大启幕:千年古枣林认养,体验古法晒枣技艺
- • 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全市突破3000家,年营收增长60%
- • 枣庄市启动“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计划,三年内打造百名教育领军人才
- • 《枣庄非遗大观》出版,全面展现152项文化遗产的瑰宝
- • 峄城石榴冰淇淋走红小红书,成为年轻人打卡爆款
- • 枣庄市创新举措,17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助力夏粮收购效率提升40%
- • 峄城石榴仙子选拔赛:文旅IP助力城市新名片塑造
- • 滕州实施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计划,亩产增收35%助力乡村振兴
- • 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倍增计划:本科以上医师占比提升至75%,助力基层医疗水平提升
- • 薛城碳纤维材料实验室实现技术突破,产品成功进军航空航天领域
- • 台儿庄夜游古城·光影戏剧节启幕,沉浸式演出引爆暑期游
- • 山亭区扶贫搬迁社区荣获全国美丽搬迁安置区称号
- • 枣庄创新“渔光互补”模式,光伏板下年养鱼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枣庄田间课堂开课,10万农民学习数字农业技术,共筑智慧农业新篇章
- • 枣庄设立200亿绿色产业基金,助力碳中和项目发展
- • 枣庄职业学院荣膺全国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试点单位
- • 枣庄市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创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十大名小吃评选揭晓,辣子鸡、菜煎饼荣登榜首,美食盛宴再掀高潮
- • 滕州“扶贫爱心超市”积分制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助力乡村振兴
- • 鲁班锁制作技艺:传承与创新,教育部劳动教育推荐项目助力传统文化发展
- • 山亭山区坚守“夜嫁”传统,火把队伍照亮深山娶亲路
- • 台儿庄运河漂流书屋上线,百艘乌篷船载书泛舟河上,打造水上阅读新体验
- • 冠世榴园建“奚仲车阵”体验区:驾驭复刻古战车,穿越千年历史之旅
- • “山亭流动文化大篷车”下乡,电影、图书、义诊三进村,文化惠民暖人心
- • 枣庄辣子鸡的炭火秘密,藏在20万亩石榴园里
- • 枣庄跨境电商产业园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开启区域经济新篇章
- • 峄城石榴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国家级案例引领乡村发展新风尚
- •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AI导览全新上线:虚拟老兵深情讲述“血战运河”细节
- • 齐鲁制药枣庄生产基地投产,年产值达80亿,鲁南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篇章
- • 微山湖红荷湿地荣膺国家5A级景区大奖:年接待游客超300万人次,生态旅游再创新高
- • 峄城古邵镇“运河糟鱼”直播热卖,传统工艺年销20万罐,传承与创新共舞
- • 枣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突破九成,领跑全省环保新篇章
- • 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倍增计划:本科以上医师占比提升至70%,助力基层医疗发展
- • 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完成率100%,荣膺省级示范市称号
- • 枣庄职业学院荣膺全国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入选单位,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
- • “扶贫果园”认购计划启动:市民认养果树,共享绿色收益助力脱贫
- • 薛城区试点“智慧警务”,重大案件破案率提升至98%
- • 峄城冠世榴园荣登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枣庄市大力推广“生物防控+有机肥”模式,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增至200个
- • 鲁南首个四季冰雪运动中心落户山亭,高山滑雪场项目签约仪式圆满成功
- • 枣庄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突破10万亩,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山亭火樱桃电商实训中心盛大启用,百名“新农人”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年交易额激增120%
- • 全省首个“保税研发”试点落地枣庄经开区,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光伏收益助力教育扶贫:资助800名脱贫家庭学生完成学业
- • 滕州荆河街道创新试点“幼小衔接一体化”,幼儿园与小学课程共享师资,共育未来人才
- • 薛城邹坞长面:千米面条悬挂晾晒,成白事必备,震撼游客眼球
- • 滕州汉画像石馆数字AR导览上线,开启穿越汉代触摸历史的奇幻之旅
- • 枣庄反诈宣传出新招:“沉浸式剧场”提升市民防骗意识
- • 枣庄经开区强势崛起,荣登全国百强,招商引资成绩斐然
- • 枣庄实验中学荣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教学铸就时代新人
- • “台儿庄非遗数字图书馆上线,扫码聆听运河故事,传承文化记忆”
- • 薛城采煤塌陷区华丽变身,千亩荷塘莲藕经济年产值破亿
- • 滕州一中试点“AI智慧课堂”,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全覆盖
- • 中航工业无人机研发基地签约仪式圆满举行,年产智能农用无人机5万架助力农业现代化
- • 市中区棚改安置房全部交付:1.2万户居民告别十年过渡期,开启新生活篇章
- • 峄城石榴仙子非遗服饰秀惊艳亮相,传统纹样与现代设计的完美融合
- • 山亭区“乡村文化礼堂”全覆盖,村民乐享文化惠民成果
- • 枣庄五区一市携手共建鲁南经济圈,2023年GDP突破4000亿元
- • 滕州城乡教师轮岗制度化,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 • 枣庄五区一市携手共进,千名企业家助力“百企兴百村”行动
- • 全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现显著增长
- • 薛城临港产业园百亿锂电项目投产,年产能助力5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