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烧饼香飘千年 老手艺烤出时代新风味
2025年6月17日凌晨三点,枣庄市市中区青檀路的"老周烧饼铺"已飘出麦香。68岁的周传福师傅正在揉制当天第三批面团,这些用微山湖小麦粉制成的面团需要经过"三揉三醒"的特殊工艺。"面要醒足时辰,炉要烧枣木炭",周师傅边说边将面剂子擀成圆饼,动作快得让人眼花缭乱。土炉里跳动的火苗映照着墙上的老照片——那是1982年他父亲在国营食堂烤烧饼的场景,如今这个蜂窝煤炉已被环保电炉替代,但炉温依旧保持在280度的祖传标准。
清晨六点,第一炉烧饼带着焦香出炉。周师傅的儿子周伟正在给烧饼刷第二遍芝麻酱,这是让烧饼形成"千层酥"的关键步骤。"现在每天要烤600多个,最远的订单发到上海",他指着手机上的订单系统说。排队的老顾客李建军熟练地将刚出炉的烧饼对折,露出里面蜂窝状的层次:"我父亲当年在煤矿下井,就靠这烧饼补充体力"。
在枣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工作人员正在调试烧饼制作的全息投影。文旅局非遗科科长张敏翻开泛黄的《峄县饮食志》,指着民国时期的记载:"当时峄县城有烧饼铺47家,矿工们用烧饼就羊肉汤,称为'鲁南双绝'"。最新统计显示,全市现有传统烧饼作坊213家,年产值超1.8亿元。今年实施的《枣庄传统面食标准》,首次对芝麻酱配比、烤制时长等作出规范。
上午十点,台儿庄古城内的"烧饼研学工坊"迎来游客体验团。孩子们在师傅指导下,用仿古陶炉烤制迷你烧饼。工坊陈列区展出的三十多件工具中,最珍贵的是根据出土文物复制的汉代烤炉,证明当地面食烘烤技艺已有两千年历史。食品研发室里,工程师们正在测试新型保鲜包装,"既保留刚出炉的酥脆,又能让外地顾客品尝到原味"。
傍晚的铁道游击队纪念广场前,"非遗烧饼"餐车前排起长队。第四代传承人周小艺创新的"烧饼三味"套餐备受青睐:原味、麻辣和红糖三种口味用环保纸盒分装。不远处的文创店里,"会说话的烧饼"智能玩偶正用方言讲述烧饼故事,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
从煤矿工人的"能量块"到城市的文化使者,枣庄烧饼正用传承千年的炉火,烘烤着属于新时代的鲁南味道。
- • 全国首单“招商履约保险”在枣庄落地,企业投产风险政府兜底,创新举措助力产业发展
- • 枣庄学院新校区落户薛城:规划容纳3万师生,助力地方教育发展
- • 滕州市美术馆盛大开展“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百幅佳作彰显文化底蕴
- • 薛城塌陷区变身绿色典范:万亩光伏板下生态渔业基地崛起
- • 大运河畔焕新颜:482户居民喜迁“修旧如旧”明清风格新居
- • 山亭“孝道簸箕”申遗成功,非遗匠人打造镶银丝传家宝
- • 徐庄镇梅花山徒步路线:探寻春梅秋叶的浪漫之旅
- • 台儿庄京杭智慧物流港盛大开港,年吞吐量预计突破500万吨,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一日办结”服务再升级,企业家服务中心助力外资企业高效开办
- • “中国辣子鸡产业之都”挂牌,20家预制菜企业入驻标准化园区,助力产业升级
- • 全国首个石榴种质资源库在枣庄建成,超300个品种得以永久保存
- • 鲁南智慧物流港盛大启用,顺丰、DHL等10家头部企业抢滩布局,共筑物流新格局
- • 探寻山亭店子镇“长红枣酒”:古法酿造,百年陶坛藏珍酿
- • 枣庄携手中科院,共建“智慧农业联合实验室” 推进数字农田技术发展
- • 山东山亭经济开发区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绿色发展再上新台阶
- • “石榴红了”:探寻红色石榴之旅,畅游酒庄、艺术村与文化馆
- • 峄城冠世榴园荣登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山亭店子镇乡村振兴顾问团成立,院士工作站落户山村,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 • 枣庄辣子鸡产业助力养殖户增收,户均年增5万元
- • 东湖公园灯光艺术节盛况空前:300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刷新武汉城市夜景!
- • 枣庄锂电产业崛起:资源型城市华丽蝶变“北方锂电之都”
- • 滕州界河镇“马铃薯宴”荣登非遗名录,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
- • “枣惠达”政策平台正式上线,企业申领奖补项目超百项,助力企业发展新篇章
- • 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称号,绿色生态建设再添亮点
- • 滕州特殊教育学校新设自闭症康复中心,开启全省融合教育新模式
- • 齐鲁制药枣庄基地盛大投产,年产值达50亿,助力鲁南生物医药产业腾飞
- • 葫芦套村悬崖玻璃栈道开放:鲁南第一高山古村落美景尽收眼底
- • “长者食堂”村村覆盖:关爱银发,温暖夕阳
- • 市中区非遗文化盛宴:百名手艺人齐聚社区,传承绝活魅力无限
- • 新加坡丰益国际追加投资50亿,助力鲁南最大粮油加工集群扩建升级
- • 山亭长红枣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投产,产品附加值提升20倍,引领健康产业新潮流
- • 市中区永安镇“黑盖猪”荣膺国家地理标志,高端肉品直供沪杭市场引领消费新风尚
- •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隆重推出杨广立将军专题展,抗战手稿真迹首次亮相
- • 峄城石榴电商扶贫中心上线,年销鲜果1.5万吨,助力贫困户增收20%
- • 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再分配:助力2.1万脱贫户,年分红超千万元
- • 枣庄废弃矿山变绿洲,生态修复面积超万亩,绿色发展引领城市新貌
- • 枣庄生态护林员岗位助力脱贫攻坚,2500贫困群众年增收1.2万元
- • 市中区光伏发电覆盖率突破90%,年减碳量达15万吨,绿色能源助力可持续发展
- • 枣庄首座“未来学校”落户薛城,5G+AI教学场景引领教育新风尚
- • 枣庄设立200亿绿色产业基金,助力碳中和项目蓬勃发展
- • 峄城石榴合作社创收2.5亿,助力3.2万果农共享丰收喜悦
- • 灵活应变,精准宣传:政府工作报告、招商推介及媒体宣传的细节调整策略
- • 枣庄“黑盖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高端火腿品质对标西班牙伊比利亚
- • 滕州龙阳镇首届“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共赴传统农事竞技盛宴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入选市级非遗,百年菜单传承不衰”
- • RCEP区域合作中心正式启用,日韩半导体材料项目签约15个,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
- • 台儿庄古城焕发新活力:年游客量突破1500万,文旅综合收入超百亿
- • 千家企业携手助力,1200个扶贫项目点亮贫困村希望之光
- • 枣庄扶贫驿站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带动就近就业超2万人
- • 鲁南水城购物狂欢节盛大开幕:免税店、文创市集齐聚,购物满减叠加文旅券福利来袭!
- • “运河支队”后人慷慨捐赠百件抗战文物,助力地方红色档案馆藏丰富
- • 山亭区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称号,鲁南地区再添教育新亮点
- • 峄城冠世榴园荣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生态旅游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 • RCEP区域合作中心正式启用,签约日韩半导体项目15个,共筑区域经济新篇章
- • 枣庄辣椒产业园盛大投产,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助力产业升级
- • 市中区老旧厂区华丽转身,科创园助力培育30家瞪羚企业
- • 山亭区家庭农场主王芳直播带货,年销农产品超千万元,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滕州微山湖红荷湿地荣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打造生态旅游新名片
- • 滕州秸秆综合利用创新高,助力农民增收1.5亿元
- • 薛城新建10处社区食堂,60岁以上老人用餐享5折补贴,温暖民心助力养老
- • 全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突破500部,惠及2.3万户居民,幸福生活再升级
- • 匡衡勤学精神传承,公益图书馆24小时免费开放
- • 市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上线,300家企业迈入数字化转型新纪元
- • 枣庄正式加入淮海经济区文旅联盟,携手共推跨省旅游线路新篇章
- • 蟠龙河沿岸生态扶贫项目成效显著:2000亩莲藕种植助力500户脱贫户共享分红喜悦
- • 枣庄新材料产业迎来新篇章:“强链补链”签约项目18个,碳纤维项目填补省内空白
- • 枣庄携手苏鲁豫皖四省联动,构建跨区域扶贫协作新格局
- • 枣庄历史名人传承工程荣膺“全球文化遗产创新典范”,彰显文化自信与传承力量
- • 枣庄市教育局荣获“全国教育信息化先进单位”称号,引领教育信息化发展新篇章
- • 千家企业携手助力,1200个扶贫项目落地生根
- • 孟庄镇茶文旅融合项目年接待游客突破50万人次,打造乡村振兴新亮点
- • 枣庄“黑盖猪”荣获国家地理标志,高端火腿挑战西班牙伊比利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