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创新,15万亩实现“一季双收”
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各地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实际的种植模式。在山东省枣庄市,一种创新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将大豆与玉米进行带状间作,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一季双收”,目前复合种植面积已增至15万亩。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然而,传统的单一作物种植模式在提高产量和效益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为了打破这一瓶颈,枣庄市农业部门联合科研院所,经过多年研究和实践,成功研发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这种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将大豆和玉米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间作,形成带状结构。大豆与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相互促进,大豆的根瘤菌可以固定空气中的氮气,为玉米提供氮肥,而玉米则可以为大豆提供遮阴和稳定生长环境。这种种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大豆和玉米的共生共荣。
据了解,枣庄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已增至15万亩,涉及全市多个县(市、区)。种植户们纷纷表示,这种种植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 提高产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和玉米产量均有所提高。据统计,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大豆产量比传统种植模式提高10%以上,玉米产量提高5%左右。
2. 降低成本: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减少了土地、肥料、农药等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大豆和玉米共生共荣,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降低了农药使用量。
3. 增加收入:在实现“一季双收”的基础上,种植户们的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据统计,复合种植模式下,每亩地可增加收入300-500元。
4. 改善土壤:大豆和玉米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长期实施带状复合种植,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为推广这一创新种植模式,枣庄市农业部门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宣传推广等工作。同时,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市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为枣庄市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枣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成功实施,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益借鉴。在今后的发展中,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新种植模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 • 山亭区智慧工厂崛起,日产鲜菇30吨助力长三角市场
- • 薛城庞庄麦秸画《铁道游击队》荣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 • 全市招商引资“百日攻坚”圆满收官,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65%
- • 生物医药瞪羚企业齐聚枣庄,年内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2家,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红色研学基地助力脱贫:脱贫户变身讲解员、后勤员,月薪3500元,开启新生活
- • 峄城“石榴贷”助力小微企业,发放3亿元贷款促进经济发展
- • 薛城奚仲中学3D打印课程作品惊艳亮相国家博物馆展览
- • 探寻“石榴红了”主题游:漫步石榴酒庄,领略石榴盆景艺术之美
- • 翼云山房车营地试运营:露天影院、山地骑行,打造全家畅享自然的休闲天堂
- • 滕州马铃薯产业学院开设电商直播课程,助力农民增收超千万元
- • 奚仲造车文化展亮相巴黎科技博物馆,欧洲车企寻求IP合作新机遇
- • 滕州菜煎饼荣登“山东老字号”榜单,海外首家门店洛杉矶盛大开业
- • 台儿庄马兰屯镇小学创新实践,“运河生态银行”助力学生积分兑换研学之旅
- • 夜市中美食街开街:百种小吃上榜“山东必吃夜市”
- • 枣庄万亩石榴园丰收季,石榴+主题文旅活动精彩纷呈
- • 滕州市美术馆“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盛大开幕,百幅佳作彰显文化底蕴
- • 台儿庄运河渔鼓老艺人抖音直播,渔鼓声声唤起非遗传承新篇章
- • 枣庄综保区再创辉煌:跻身全国十强,跨境电商年交易额突破200亿
- • 山亭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首月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
- • 南四湖流域水质改善工程荣膺全省标杆项目,助力生态环保新篇章
- • 薛城菜煎饼文化节再创辉煌:千人同烙十层巨型煎饼挑战世界纪录
- • 高铁旅游优惠套餐发布:车票即可享景区半价、酒店折扣、免费接驳
- • 山亭“生态文化智库”成立,专家把脉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台儿庄黄花牛肉面联名《长安三万里》,文创套餐热销断货,美食与文化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 • 薛城沙沟镇“光伏+农业”项目并网,年发电量助力10万农户用电无忧
- • 市中区齐村镇矿山复垦变千亩花海,生态补偿金惠及23个村,共筑绿色新篇章
- • 峄城石榴电商扶贫中心上线,年销鲜果1.5万吨,助力贫困户增收20%
- • 枣庄五区一市携手共进,2023年鲁南经济圈GDP突破4000亿元
- • 市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突破500家,降本增效突破10亿元大关
- • 峄城古枣品牌振兴计划:百年枣林订单农业,亩均收益提高3倍,助力乡村振兴
- • 峄城职业中专携手韩国高校,共建半导体材料实验室,共育未来半导体产业人才
- • 枣庄发起“萤火虫计划”,照亮残障儿童求学之路
- • 跟着墨子游枣庄,探寻科圣文化地标之旅
- • “榴花似火”春日摄影大赛盛大启幕,万元奖金等你来拿!
- • 薛城社工部创新举措,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惠及30万居民
- •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园盛大开园,VR技术再现“古代车马制造”传奇
- • 枣庄经开区再创佳绩,跻身全国百强,招商引资考核全省前三
- • 山亭区智慧工厂崛起,日产鲜菇30吨助力长三角地区
- • 枣庄辣子鸡产业助力乡村振兴,10万农户共享发展红利
- • 枣庄与长三角签订产业协作项目45个,总投资320亿,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鲁南直播电商产业园助力本土品牌崛起,年GMV突破10亿大关
- • “滕州墨子文化国际论坛盛大开幕,中日韩学者共议和平思想当代价值”
- • 枣庄学院毕业生本地就业率再创新高,达40%!
- • 峄城古邵镇复活运河老酱园,传统酱菜工艺成致富密码
- • 山亭火樱桃音乐节:一场音乐盛宴带动旅游消费1.2亿元
- • 山亭长红枣采摘节盛大开幕:认养枣树,体验古法晒枣技艺,共赴丰收盛宴
- • 台儿庄夜游运河美食专线大放异彩,单月营收突破1200万元
-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对接会成功举办,石榴出口订单达8亿美元
- • 《科圣墨子》央视首播,特效震撼还原古代战争器械
- • 峄城石榴仙子选拔赛:一场文旅IP盛宴,塑造城市新名片
- • 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再分配:村集体收益助力公益岗位与教育补贴
- • 枣庄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助力20万农户年均增收万元
- • 峄城石榴驶入国际市场,搭乘中欧班列出口德国,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
- • 枣庄生态护林员岗位助力脱贫攻坚,2500贫困群众年增收1.2万元
- •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升级开放:全息投影技术再现“飞车夺药”经典战役
- • 山亭区“乡土网红孵化计划”启动,直播带货助力非遗产品热销
- • 鲁南地区迎来冰雪运动新篇章:首个四季冰雪运动中心落户山亭
- • 台儿庄古城年接待游客超千万,助力周边民宿增收3亿元,旅游经济蓬勃发展
- • 滕州扶贫助学金累计发放2000万元,助力5000贫困学子圆梦未来
- • 枣庄市首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盛大开幕,12个赛项助力新兴产业人才培养
- • 枣庄市发布“智慧农业三年行动方案”,全力打造30个数字农业示范园
- • 社区“一老一小”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托育+日间照料,服务超8000家庭
- • 滕州鲁班工匠文化节:木艺DIY、古建模型展,打造亲子研学新体验
- • 市中区齐村镇废弃矿山华丽转身,千亩花海助力乡村旅游年收入突破800万
- • 峄城峨山镇“快递进村”全覆盖,农产品出山时效提升50%,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枣庄辣椒扶贫产业园荣获省级示范,年出口创汇突破3000万美元
- • 市中区齐村砂陶复刻战国酒器,古法柴窑烧制技艺惊艳亮相央视
- •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开园祭:果农敬山神祈丰收,共庆丰收佳节
- • 枣庄石榴产业崛起,深加工产值突破50亿元,荣登《人民日报》头版!
- • 滕州张汪镇元宝枫祈福节盛大举行,古树下系红绳祈愿安康
- • 涛沟桥大米品牌溢价助力脱贫:稻谷收购价高出市场30%,共筑乡村振兴梦
- • 大运河沿线“渔家乐”集群盛大开业:渔民转产旅游服务,户均年收入突破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