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厂助力脱贫:服装加工、电子组装岗位定向招聘,拓宽就业新途径
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深入推进,就业扶贫成为助力贫困劳动力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社区工厂作为一种新型就业模式,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受到了广泛关注。服装加工、电子组装等岗位的定向招聘,更是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新途径。
社区工厂,顾名思义,是在社区居民聚集的地方建立的工厂,其优势在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在脱贫攻坚战中,社区工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家门口的就业机会,助力他们实现脱贫致富。
服装加工行业作为我国传统优势产业,具有广泛的就业市场。社区工厂通过引进服装加工项目,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这些岗位不仅包括裁剪、缝纫等一线操作工,还包括设计、质检等岗位。通过定向招聘,社区工厂优先考虑贫困劳动力,帮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实现稳定就业。
电子组装行业作为我国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社区工厂引进电子组装项目,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这些岗位主要包括电子元件焊接、组装、测试等。社区工厂通过定向招聘,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培训,使他们能够胜任电子组装工作,实现就业增收。
社区工厂在吸纳脱贫劳动力方面具有以下优势:
1. 降低就业门槛:社区工厂一般对员工的技能要求不高,贫困劳动力可以通过培训迅速掌握相关技能,实现就业。
2. 提高就业稳定性:社区工厂大多位于居民区,员工上下班方便,生活成本较低,有利于提高就业稳定性。
3. 培养就业技能:社区工厂注重员工技能培训,帮助贫困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4. 促进社区和谐:社区工厂的建立,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区和谐稳定。
为充分发挥社区工厂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社区工厂的发展,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2. 加强技能培训:加大对贫困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完善配套设施:完善社区工厂的配套设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4. 拓展就业渠道:鼓励社区工厂拓展业务范围,增加就业岗位,为更多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
总之,社区工厂在吸纳脱贫劳动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服装加工、电子组装等岗位的定向招聘,社区工厂为贫困劳动力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拓宽了他们的就业新途径。在脱贫攻坚战中,社区工厂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 • 薛城现代服务业占比首超50%,金融商贸引领区域经济新增长极
- •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进军北上广商超,年销售额突破8亿元,引领美食新潮流
- • 台儿庄古城新添“名人数字长廊”,全息投影再现12位先贤传奇故事
- • 市中区国庆嘉年华盛大开幕,夜间文旅消费人气爆棚
- • 薛城富硒小麦扶贫订单签约5000户,溢价收购保底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 • 贫困村光伏扶贫电站全覆盖:年发电收益800万元,助力1.5万脱贫户迈向美好生活
- • 冠世榴园星空露营基地盛大开放:周末逃离城市,尽享篝火晚会与天文观测之旅
- • 枣庄废弃矿山变绿洲,生态修复面积超万亩,展现绿色发展新篇章
- • 峄城冠世榴园星空露营节盛大开幕,榴花灯海成为网红打卡新地标
- • 峄城石榴宴创新菜品达128道,石榴豆腐成国宴新宠
- • 峄城冠世榴园生态修复工程圆满完工,新增绿化面积5000亩,助力生态宜居环境建设
- • 鲁南水城购物狂欢节盛大开幕:免税店、文创市集齐聚,购物满减叠加文旅券福利来袭!
- • 薛城庞庄麦秸画传承人李秀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传承匠心独运的民间艺术
- • 山亭区教师王芳荣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三十年坚守山区教育一线
- • 枣庄实验中学荣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教学结硕果
- • 山亭区乡村文化振兴论坛成功举办,共探文旅融合新路径
- • 薛城家政劳务品牌助力脱贫妇女,月薪6000元,成就美好未来
- • 薛城采煤塌陷区华丽转身,千亩荷塘绽放莲藕经济新活力
- • 薛城邹坞煤化工产业园成功转型,年产20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助力绿色发展
- • 山亭长红枣荣膺欧盟地理标志认证,出口订单激增180%
- • “枣惠达”政策平台正式上线,助力企业申领百项奖补政策
- • 峄城榴园镇石榴剪纸大赛成功举办,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 • 涛沟桥湿地荷花节盛大开幕:千亩荷塘泛舟,摄影大赛赢万元奖金
- • 枣庄辣子鸡争霸赛成功举办,冠军配方签约连锁餐饮,美食盛宴再掀高潮!
- • 薛城智慧停车系统全面启用:1.2万个车位实时导航,错峰停车收费减半
- • 滕州实施“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工程,亩产增收助力脱贫致富
- • 比亚迪储能电池项目落户枣庄,年产能50GWh,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枣庄生态护林员岗位助力脱贫攻坚,2500贫困群众年增收1.2万元
- • 枣庄柳琴戏《运河号子》荣获中国非遗曲艺周金奖,传承与创新再结硕果
- • 枣庄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取得显著成效,非营利性学校占比高达85%
- • 山亭区编撰《二十四节气农耕教材》 劳动教育融入校本课程,传承农耕文化
- • “渔光互补”生态园创新模式:水上光伏发电与水下养殖双赢,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 • 枣庄新格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亚洲最大半封闭玻璃温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潮流
- • 枣庄“黑盖猪”荣膺国家地理标志,高端火腿品质对标国际品牌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石榴汁、石榴酒出口订单激增200%,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区荣获“中国生态康养胜地”称号:十年森林覆盖率全省领先,绿色发展之路再谱新篇
- • 枣庄健康扶贫工程助力1.2万名大病贫困患者重获健康
- • 枣庄非遗美食夜市点亮夜经济,百个摊位月均收入破万
- • 滕州墨子科创园孵化32家“专精特新”企业,专利数突破千件,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
- • 台儿庄张山子镇非遗工坊盛大开业,柳编技艺助力500人就业
- • 滕州社会大课堂举办学雷锋志愿服务巡回报告会,弘扬雷锋精神
- • 全国首条石榴光合色素提取线投产:打破日韩垄断,年产值超5亿
- • 枣庄黑盖猪荣膺国家地理标志,高端火腿品质媲美西班牙伊比利亚
- • 滕州荆河街道创新试点“幼小衔接一体化”,幼儿园与小学课程共享师资
- • 滕州墨子文化论坛成功举办,国内外学者共话兼爱精神
- • 枣庄辣子鸡,用石榴木炭“烤”出了非遗新滋味
- • “山亭人家”区域品牌发布:20类农产品统一标准进军海外商超
- • 枣庄大肉手擀面:一抻一擀间传承百年鲁南味
- • 枣庄职业学院荣获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称号,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峄城冠世榴园荣登“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生态旅游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 • 枣庄外国语学校引进IB国际课程,树立鲁南地区国际化教育新标杆
- • 枣庄石榴产业蓬勃发展,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元,助力20万农户增收
- • 大运河枣庄段文化带建设启动,重塑“运河古城”风貌
- • 涛沟桥湿地生态搬迁安置:200户渔民转型生态管护员,月薪3500元助力绿色发展
- • 滕州菜煎饼:老字号品牌门店破千家,日销20万个成鲁南早餐标配
- • 枣庄市启动“强基计划”,新建10所公办幼儿园缓解“入园难”
- • 枣庄市启动“垃圾分类进校园”行动,助力环保新生代茁壮成长
- • 薛城区试点“智慧警务”,重大案件破案率提升至98%
- • 山亭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首月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
- • 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荣登省级非遗名录,百名厨师同台竞技争“辣王”
- • 台儿庄古城运河戏曲擂台赛开锣,南北剧种同台竞技,共赏戏曲盛宴
- • 台儿庄古城运河美食街盛大开街,百种小吃单日营收破百万创纪录
- • 山亭“火樱桃”深加工基地投产,果酱、果干年销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台儿庄运河文化创意产业联盟成立,年产值突破8亿元,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红色物业”助力老旧小区焕新颜:物业费降幅高达30%,维修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 • 台儿庄渔民传承“船棺水葬”习俗,生态殡葬模式获省级推广
- • 全国首个石榴种质资源库在枣庄建成,超300个品种得以永久保存
- • 鲁南非遗传承中心奚仲造车传习班首期招生火爆,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正式启动,抢救整理革命年代珍贵音像
- • 全市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建成率100%,全面实现“看病不出村”
- • 薛城富硒小麦订单农业助力1.2万贫困户,保底收购实现稳增收
- • 翼云湖集装箱民宿爆火:270度湖景房+星空露台,抖音播放量破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