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枣庄段文化带建设启动,重塑“运河古城”风貌
近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枣庄迎来了一件盛事——大运河枣庄段文化带建设正式启动。这一举措旨在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保护和传承运河古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再现“运河古城”的风貌,为枣庄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树立新的标杆。
大运河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水上交通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枣庄段大运河作为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见证了枣庄的繁荣与发展。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运河古城的风貌逐渐消失。此次文化带建设,正是为了唤醒这一历史记忆,让运河古城焕发新的生机。
文化带建设启动后,枣庄将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枣庄段大运河沿岸的古建筑众多,这些古建筑见证了运河古城的辉煌。在文化带建设中,枣庄将加大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力度,让这些历史遗产得以传承。
二、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枣庄段大运河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建设过程中,枣庄将深入挖掘运河文化内涵,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运河文化。
三、打造运河文化景观。枣庄将充分利用运河资源,打造一系列运河文化景观,如运河公园、运河博物馆等,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
四、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枣庄将依托运河文化带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枣庄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加强运河文化传承。枣庄将加大对运河文化的宣传力度,培养一批运河文化传承人,让运河文化代代相传。
在文化带建设过程中,枣庄将充分尊重历史、尊重文化,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通过这一举措,枣庄有望实现以下目标:
一、重现运河古城风貌。通过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挖掘运河文化内涵,打造运河文化景观,使运河古城焕发新的生机。
二、提升枣庄文化软实力。运河文化带建设将为枣庄提供更多文化交流平台,提升枣庄的文化软实力。
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运河文化带建设将带动枣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为枣庄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运河文化带建设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总之,大运河枣庄段文化带建设启动,标志着枣庄在传承和发展运河文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期待枣庄能够成功打造出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生态于一体的运河古城,为全国乃至世界展示运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 • 枣庄农村电商交易额突破80亿元,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外国语学校引进IB国际课程,树立鲁南地区国际化教育新标杆
- • 农村供水管网升级完成:30万村民共享“同城同质”自来水,幸福生活再升级
- • 台儿庄大运河龙舟赛激情上演,水岸联动展现运河风情
- • 枣庄中心城区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 新增普惠性学位1500个
- • 台儿庄运河文旅产业带引资180亿,华侨城打造“数字运河光影秀”:再现运河繁华盛景
- • 宁德时代携手枣庄,年产10万吨锂电隔膜项目成功落地
- • 全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现显著增长
- • 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全市突破3000家,年营收增长60%
- • 全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突破500部,惠及2.3万户居民,幸福生活再升级
- • 枣庄市全面实施“强基计划”,新建10所公办幼儿园助力破解“入园难”
- • 滕州电商扶贫培训班孵化300名贫困村主播,带货超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大肉手擀面:一抻一擀间传承百年鲁南味
- • 台儿庄非遗博览园盛大开园:柳琴戏、运河号子等40项技艺活态展示
- • 枣庄市启动“强基计划”,新建10所公办幼儿园缓解“入园难”
- • 枣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创新,15万亩实现“一季双收”
- • 鲁班锁荣登人类非遗代表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赞誉东方智慧
- • 枣庄机场建设进入倒计时,未来直通北上广深,开启鲁南地区新篇章
- • 薛城职工文化夜市盛大开市,劳动模范分享奋斗故事,共庆劳动节
- • 峄城古邵镇“生态银行”上线,村民用绿水青山换碳汇收益
- • 刘炳文故居修缮开放,VR技术助力重现地下党情报传递场景
- • 枣庄实验中学荣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红色基因厚植校园教学沃土
- • 滕州城乡融合示范区落地,20万农民变身“产业工人”
- • 峄城匡衡中学“无边界课堂”开课,学生石榴园现场研学体验生活教育
- • 北辛文化遗址数字化复原项目启动:AR技术重现7000年前史前聚落生活场景
- • 市中区试点“午休躺睡全覆盖”,惠及全区5万名中小学生,打造舒适学习环境
- • 中意联合考古队进驻中陈郝窑址:探寻隋唐“北方瓷都”技艺传承的秘密
- • 滕州马铃薯全粉生产线投产,年产能5万吨,助力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 • 台儿庄冯家驴肉:一锅老汤煮就运河百年味
- • 鲁南农副产品市场华丽转身,升级国家级冷链物流基地
- • 峄城阴平镇石泉皮影走进校园,非遗传承课程助力文化振兴
- • 枣庄不动产登记迈入“智能秒批”时代,办理时效提速80%
- • 枣庄港开启中东新航路,千台新能源汽车首航阿联酋,共筑绿色未来
- • 峄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覆盖90%行政村,年分红超2亿,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区智能温室集群启用,物联网技术助力果蔬全年无休生产
- • 枣庄黑山羊扶贫养殖计划助力1.2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 • 峄城“石榴贷”助力小微企业,发放3亿元贷款促进经济发展
- • 枣庄“巾帼扶贫工坊”:点亮9000名留守妇女脱贫之路
- • 枣庄立法保护历史名人遗迹:破坏遗址最高罚百万引热议
- • 市南工业区华丽转身:废弃厂房变身高新企业孵化器
- • 市中区“名校+”集团化办学试点成果显著,9大教育集团惠及3万学生
- • 台儿庄文旅融合再创佳绩,2023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文旅收入再攀高峰
- • 鲁班工匠大赛盛况空前,万名技能人才齐聚一堂,优胜者将纳入“大国工匠”培育计划
- • 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完成率100%,我市荣获省级示范市称号
- • 枣庄学院与欣旺达共建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共谋产业发展新篇章
- • 枣庄市创新招商手段,全球招商数字孪生系统助力千亩产业用地推介
- • 枣庄石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元,助力20万农户共致富
- • 滕州辣子鸡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标准化生产线助力全产业链升级
- • 枣庄辣椒产业园盛大投产,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 • 枣庄历史名人传承工程荣膺“全球文化遗产创新典范”,彰显文化自信与传承力量
- • “阴平镇乡村慢生活节:入住石头房民宿,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 • 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经验在全省推广: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台儿庄非遗博览园盛大开街:40项技艺活态展演,游客尽享柳琴戏魅力
- • 枣庄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助力中小学教师减负增效
- • 枣庄首届汉服文化节盛大开幕,运河畔千年风华再现
- • 枣庄首届“鲁南婚俗文化节”盛大举行,传统花轿迎亲引万人围观
- • 山东山亭经济开发区荣膺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绿色崛起之路再上新台阶
- • 市中区辣子鸡争霸赛火辣开炒,百名大厨竞演非遗技艺
- • 鲁南直播电商产业园孵化本土品牌30个,GMV突破10亿,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智能制造产业园迎来工业机器人项目落户,20个创新项目引领产业升级
- • 全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5%,新建充电桩3000个,绿色出行新篇章已开启
- • 峄城石榴种植能手张强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称号
- • 峄城石榴陪嫁习俗复兴:新娘携99盆石榴盆景出嫁,祈愿多子多福
- • 国际工匠联盟授予滕州“世界榫卯文化之都”称号:传承与创新榫卯艺术的国际舞台
- • 薛城邹坞长面:承载着传统丧葬礼仪的美食传奇
- • 薛城新建10处社区食堂,60岁以上老人用餐享5折补贴,温暖民心助力养老
- • 台儿庄黄花牛肉面速食装热销电商平台,月销量突破10万盒
- • 全国首个“智慧石榴云平台”在峄城上线,亩产提升20%,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
- • 枣庄“乡村振兴共富基金”发放惠农贷款10亿元,助力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 • 山亭火樱桃电商实训中心启用,百名“新农人”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乡村振兴新实践:特色农业小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新篇章
- • 古运河文化带修复工程竣工:明清码头复建,漕运主题游船启航,再现千年运河繁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