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全省第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我市再创佳绩
近日,我市在全省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中荣获第一名,这一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我市在环卫工作上的卓越成果。特别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这一数据更是彰显了我市在环保领域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环卫工作改革,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此次全省考核第一名的好成绩,是我市环卫工作取得的重要突破,也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环卫工作的重要环节,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市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确保处理率达到100%。
首先,我市加大了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近年来,我市新建了多个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包括垃圾焚烧发电厂、填埋场等,为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市还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其次,我市强化了垃圾处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垃圾处理过程中,我市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例如,我市引进的垃圾焚烧发电技术,不仅实现了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还实现了能源的回收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此外,我市还加强了环卫队伍的建设。通过开展环卫工人技能培训,提高环卫工人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确保垃圾处理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同时,我市还建立健全了环卫工作考核机制,对环卫工作进行全面监督,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了100%,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为全省树立了榜样,也为全国环卫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展望未来,我市将继续加大环卫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继续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引导市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
二是加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能力,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保持100%。
三是加强环卫队伍建设,提高环卫工人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卫工作的良好氛围。
总之,我市在城乡环卫一体化考核中荣获全省第一,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是我市环保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市将继续努力,为建设美丽家园、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 • 市中区积极推进“非遗进课堂”,打造23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
- • 滕州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投产,亩产提升20%,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枣庄辣椒扶贫产业园获省级示范,年出口创汇超3000万美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台儿庄京杭运河智慧物流枢纽启用,鲁南物流新引擎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 • 台儿庄张山子镇“非遗工坊”盛大开业,柳编技艺助力500人就业
- • 高铁旅游专线开通:畅游微山湖、莲青山、墨子纪念馆,轻松实现无缝衔接
- • 山亭与中科院携手打造“零碳示范镇”,荣获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支持
- • 文化中心非遗体验馆盛大开放:周末免费学剪纸、面塑,带走手作纪念
- • 残疾人辅助器具免费适配行动启动:2000件智能假肢、助听器等物资发放,助力残疾人生活品质提升
- • 枣庄港新航路启航:千台新能源汽车首航阿联酋,开启绿色物流新时代
- • 山亭10个偏远山村通5G信号,留守老人实现“云问诊”新篇章
- • 吉利极电电池回收利用项目落户枣庄,年处理能力达10万吨,助力绿色循环经济
- • 峄城碳汇交易中心成立:10万亩石榴林年吸收二氧化碳20万吨,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 • 《枣庄非遗大观》出版,全面展示枣庄8大类152项文化遗产
- • 枣庄农商行创新金融服务,智慧农机贷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 市中区孟庄镇农村助老食堂盛大开张,80岁以上老人免费就餐,温暖夕阳红
- • 枣庄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盛大启用,省内首个“融合教育中心”亮相
- • 枣庄市首座“民艺博物馆”盛大开馆,3000件农耕时代老物件展映千年民俗风情
- • 枣庄市全面启动“未来教育家培养工程”,力争三年内培育百名领军校长
- • 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称号,展现生态修复新典范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入选市级非遗,菜单百年未变,传承千年家宴文化”
- • 滕州界河镇马铃薯宴荣登省级非遗名录,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 • 全国首个“新农人学院”在峄城揭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 • 光伏农业大棚二期投用:绿色能源助力农业发展,年产值突破1.2亿元
- • 枣庄志愿者服务积分兑换社保折扣: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助力公益事业发展
- • 市中新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开启“一窗通办”新时代
- • 中陈郝瓷窑遗址考古新发现:唐代青瓷出土印证“北方瓷都”地位
- • 滕州职教中心携手潍柴集团,共建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订单培养千人人才
- • 大运河畔焕新颜:482户居民喜迁“修旧如旧”明清风格新居
- • 龙泉塔光影秀首演:3D mapping技术重现墨子文化史诗
- • 峄城职业中专携手韩国高校,共育半导体材料技术专业人才
- • 台儿庄莲藕深加工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值突破5亿,助力千人就业
- • 市中区服务业营收突破55亿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彰显区域经济新活力
- • 枣庄辣子鸡烹饪技艺荣登省级非遗名录,百名厨师齐聚一堂争“辣王”
- • 抢救“运河号子”:台儿庄百年劳动韵律永久存档
- • 山亭冯卯镇非遗工坊助力留守妇女,月增收3000元
- • 山亭冯卯镇乡村美术馆盛大开馆,农民艺术家根雕奇石展引关注
- • 枣庄云轨2号线试运行,助力五区快速联通,开启智慧出行新篇章
- • 枣庄市启动“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计划,三年内打造百名教育领军人才
- • “快递进村”工程成效显著:142个行政村日均派件量突破2万单
- • 残疾人阳光工坊投产:手工艺品远销海外,助力500人就业新篇章
- • 峄城石榴搭乘中欧班列首发莫斯科,跨境冷链专线助力农产品“走出去”
- • 薛城现代服务业占比首超50%,金融商贸引领新增长极
- •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焕新升级,沉浸式情景剧《夜袭洋行》每周精彩上演
- • 滕州荆河街道创新试点:幼小衔接一体化,幼儿园与小学课程共享师资
- • 夜游蟠龙河光影秀首演盛大开启:水幕电影与音乐喷泉共谱周末狂欢盛宴
- • 邻里互助养老扶贫试点:低龄健康老人助力失能脱贫,政府补贴助力社会和谐
- • 枣庄首座“未来学校”落户薛城,5G+AI教学场景引领教育新风尚
- • 鲁南数字贸易中心挂牌仪式盛大举行,跨境电商企业迎来“一键通关”新时代
- • 枣庄新材料产业创新联盟成立,中科院百项专利优先本地转化,共谋产业发展新篇章
- • 滕州大学生创业园孵化企业超百家,助力就业创造新高峰
- • 徐庄镇梅花山徒步路线:探寻春梅秋叶的浪漫之旅
- • 翼云湖集装箱民宿爆火:270度湖景房+星空露台,抖音播放量破千万
- • 涛沟桥湿地千亩荷塘迎客:泛舟采莲、荷塘摄影赛解锁夏日限定美景
- • 薛城周营镇“智慧大棚”投用,物联网助力高产薄皮辣椒种植
- • 全市改造贫困户危房1.8万户,住房安全全面达标,助力脱贫攻坚战
- • 枣庄张汪板鸭:传统美食走向世界,年创汇超500万美元
- • 滕州设施农业智能化升级,打造全省最大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
- • 夜游蟠龙河光影秀首演:水幕电影与音乐喷泉共舞,周末狂欢盛宴启幕
- •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30万村民共享“同源同质”自来水,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峄城冠世榴园荣登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乡村旅游新亮点
- • 中航工业无人机研发基地签约,年产智能农用无人机5万架,助力农业现代化
- • 滕州微山湖湿地荷花节绽放异彩,衍生文创产品远销20国
- •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展现港口发展新活力
- • 枣庄十五中科技创新团队在国际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中斩获金奖,彰显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实力
- • 峄城阴平毛笔:非遗传承与创新,年产百万支助力书法界繁荣
- • 滕州智慧物流港启用,农产品冷链24小时直达长三角,损耗率降低50%
- • 探寻“石榴红了”主题游:漫步石榴酒庄,领略石榴盆景艺术之美
- • 峄城石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揭晓,非遗IP化身潮玩手办引领潮流风尚
- • 台儿庄运河号子入选非遗,老船工带徒传承百年技艺
- • 峄城峨山镇“快递进村”全覆盖,农产品出山提速3倍,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枣庄生物医药产业园二期盛大启动,恒瑞医药等10家药企签订研发中心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