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冯卯镇非遗工坊助力留守妇女,月增收3000元
在我国广袤的土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化。近年来,各地纷纷将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相结合,以非遗工坊为载体,带动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在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冯卯镇,一家非遗工坊的成立,不仅让当地留守妇女找到了新的生活出路,更是让她们的月收入达到了3000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冯卯镇非遗工坊成立于2019年,以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山亭剪纸为抓手,吸纳了数十名留守妇女参与其中。山亭剪纸作为我国剪纸艺术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工坊负责人李女士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让山亭剪纸这一非遗文化得到传承,同时为留守妇女提供就业机会,让她们在家门口就能增收。”
在工坊内,留守妇女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剪纸设计,有的负责剪纸制作,还有的负责包装销售。她们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价值。工坊为留守妇女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让她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据了解,工坊的剪纸作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远销海外。产品种类丰富,包括剪纸画、剪纸挂件、剪纸摆件等。在市场需求旺盛的背景下,工坊的订单络绎不绝,为留守妇女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以前在家里照顾孩子、做家务,每个月的收入只有几百块钱。自从加入非遗工坊后,我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位名叫王大姐的留守妇女感慨地说。她表示,现在不仅自己的生活有了保障,还能照顾到家庭,实现了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冯卯镇非遗工坊的成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山亭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大对非遗工坊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非遗项目走进农村,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非遗工坊的兴起,不仅为留守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还让非遗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非遗工坊将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冯卯镇非遗工坊将带动更多留守妇女走上致富之路,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总之,山亭冯卯镇非遗工坊的成立,为留守妇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让她们在传承非遗技艺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这一举措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期待更多非遗工坊的涌现,让非遗文化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光彩。
- • 山东农业大学枣庄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定向培养农技人才助力乡村发展
- • 台儿庄运河船工非遗技艺融入职业教育,传承人带徒授艺,弘扬传统文化
- • 墨子湖科创园盛大开园:30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鲁南科创新高地崛起
- • 峄城坛山街道全面铺开“法律明白人”工程,村村建立普法短视频团队
- • 社区“一老一小”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托育+日间照料,服务超8000家庭
- • 枣庄市设立1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城市智慧旅游APP全新上线:AR导航、语音导览、一键预约,旅游体验全面升级
- • 市中区辣子鸡争霸赛火热开炒,百名大厨竞演非遗技艺
- • 薛城富硒小麦订单农业:覆盖15万亩,溢价收购助力农民增收20%
- • 匡衡故里夜读经济兴起:星空书屋引领民宿集群蓬勃发展
- • 滕州“松枝鸟”非遗工坊开直播,年销30万只成网红伴手礼
- • 枣庄学院设立墨子奖学金,助力科技哲学研究生定向培养
- • 滕州电商扶贫培训班助力乡村振兴,孵化300名贫困村主播带货超亿元
- • 山亭“飞地经济”模式引热议,20家苏南企业落户共建产业园
- • 胖虎科技打破行业壁垒,全国首单二手奢侈品出口业务圆满完成
- • 峄城石榴仙子选拔赛:文旅IP助力城市新名片塑造
- • 薛城采煤塌陷区变身千亩荷塘,莲藕经济年产值破亿,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新风尚
- • 运河·榴园·红荷三日游:探寻台儿庄古城、峄城冠世榴园、滕州微山湖的绝美风光
- • 台儿庄非遗博览园盛大开街:40项技艺活态展演,游客尽享柳琴戏魅力
- • 薛城区推进城乡教师轮岗制度化,每年200名教师跨校交流,助力教育均衡发展
- • 枣庄实验中学荣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红色基因厚植校园教学沃土
- • 滕州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成功落地,年产值10亿助力“薯业之都”腾飞
- •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焕新升级,沉浸式情景剧《夜袭洋行》每周精彩上演
- •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针灸推拿纳入医保,年服务患者超10万,中医服务惠及全民
- • 墨子湖科创园盛大开园:3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鲁南科创新高地崛起
- •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创新体验,沉浸式红色剧本杀受热捧,游客突破50万人次
- • 山亭与中科院携手打造“零碳示范镇”,荣获国家发改委专项资金支持
- • 枣庄首届“运河灯会”盛大启幕,蟠龙河畔再现漕运盛景
- • 峄城石榴出口德国,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中欧班列助力乡村振兴
- • 薛城废弃工厂涂鸦艺术季盛大启动,工业废墟焕发新活力成为潮流地标
- • 台儿庄区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助农增收超3000万元,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山亭冯卯镇桃花节盛况空前,吸客50万人次,民宿收入破千万
- • 峄城阴平镇鲁南石屋民宿集群盛大开业,年接待游客突破25万人次
- • 滕州马铃薯种植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惠及1.5万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
- • 韩国LG新能源配套项目成功落地,年供应电池结构件80万套,助力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 • 枣庄辣子鸡的炭火秘密,藏在20万亩石榴园里
- • 枣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推广,15万亩实现“一季双收”
- •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开园祭:果农敬山神祈丰收,共迎丰收年
- • 枣庄柳琴戏绽放校园,入选“国家非遗进校园”示范项目,百校开课助力传承
- • 台儿庄运河号子艺术团成立,传承千年技艺,老船工带徒续写水上传奇
- • 薛城现代服务业崛起,鲁南金融中心雏形初现
- • 峄城石榴林下种植扶贫项目:助力2000户村民年增收5000元
- • 峄县古枣品牌振兴计划:传承百年枣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 • 全国首单“招商履约保险”在枣庄落地,企业投产风险政府兜底,创新举措助力产业发展
- • 薛城碳纤维材料实验室突破技术瓶颈,助力产品打入航空航天领域
- • 孝道簸箕:山亭手工艺复兴中的子女深情
- • 中意联合考古队进驻中陈郝窑址:共同探寻隋唐“北方瓷都”技艺传承之谜
- • 薛城临港产业园百亿锂电项目投产,年产能助力50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
- • 滕州辣子鸡汉堡跨界联名,快餐品牌单日售罄,美食新风尚席卷全国
- • 滕州“24小时国学书院”落户龙泉广场,夜间诵读成新风尚
- • 枣庄农商行创新金融服务,智慧农机贷助力乡村振兴
- • 峄城匡衡小学荣膺“全国书香校园”,《凿壁借光》课程助力教育部推广传统文化
- • 滕州级索镇“田秀才”崭露头角,50位农民获中级职称,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水泉镇“火樱桃诗会”开赛,农民诗人作品结集出版,传承乡土文化新篇章
- • 市中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圆满落幕,非遗IP跨界出圈再掀热潮
- • 峄城底阁镇“乡村书房”全覆盖,打造书香乡村新风尚
- • 铁道游击队数字藏品发售:动态NFT再现铁道传奇瞬间
- • 墨子故里中小学全面推广“兼爱”德育课程,助力10万学子传承优良传统
- • 枣庄微山湖全鱼宴荣登央视,湖鲜经济年产值突破6亿
- • 台儿庄张山子镇非遗工坊盛大开业,柳编技艺助力500人就业
- • 葫芦套村悬崖玻璃栈道开放:鲁南第一高山古村落美景尽收眼底
- •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节创新引入VR技术,重现“中国古代第一车”风采
- • “投资枣庄”全球推介会盛况空前,深圳签约大湾区企业46家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入选市级非遗,菜单百年未变,传承千年家宴文化”
- • RCEP国际合作洽谈会硕果累累:17个签约项目落地,日本三菱化学投资钙钛矿项目引领绿色能源新篇章
- • 市南工业区华丽转身:旧厂房变身生态科技城,孵化器助力科创企业蓬勃发展
- • 薛城双语学校引入国际IB课程,鲁南首个K12国际化学校正式落地
- • 枣庄学院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攀升至40%,创历史新高,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 • 峄城阴平镇中学女子足球队再创佳绩,蝉联全省青少年联赛冠军
- • 枣庄十大名小吃评选揭晓,辣子鸡、菜煎饼荣登榜首,传统美食魅力再焕新彩
- • 全省首个“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在枣庄成功落地,项目开工周期缩短60%
- • 薛城区“送教上门”服务助力重度残疾儿童,实现一人一案精准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