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非遗扶贫工坊盛大开业:柳编、泥塑产品热销全国,助力村民月均增收2000元
近日,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的非遗扶贫工坊正式开业,标志着当地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迈出了新的一步。工坊以柳编、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品为核心,产品远销全国,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人均月均增收2000元。
峄城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此次开业的非遗扶贫工坊,正是以传承和发扬当地非遗文化为宗旨,旨在通过产业发展,助力村民脱贫致富。
工坊内,柳编、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消费者。柳编作品以当地特有的柳条为原料,经过巧手编织,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和装饰品,既实用又美观。泥塑作品则以当地特有的粘土为原料,经过精心塑造,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形象,深受人们喜爱。
非遗扶贫工坊的成立,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致富。工坊聘请了当地技艺精湛的柳编、泥塑艺人,传授技艺,培养了一批批非遗传承人。村民们在学习技艺的同时,也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据了解,非遗扶贫工坊开业以来,产品销量节节攀升,已销往全国各地。柳编、泥塑等传统手工艺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实用性,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村民们纷纷表示,有了这个工坊,他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们这里的经济条件比较差,很多人外出打工。现在有了这个工坊,我们可以在家门口就业,既能照顾家庭,又能增加收入。”一位村民激动地说。
此外,非遗扶贫工坊还积极与电商平台合作,拓宽销售渠道。通过线上销售,将峄城区的非遗文化推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传统手工艺品。
峄城区非遗扶贫工坊的成功开业,为当地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工坊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让峄城区的非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非遗扶贫工坊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相信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更多非遗项目将得到传承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 台儿庄乡村复兴少年宫助力39个行政村全覆盖,点亮乡村文化振兴之路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荣登非遗名录,百年菜单铭刻青铜鼎”
- • 市中区“城市领读人计划”启动,快递员、环卫工变身荐书明星
- • 滕州试点“5G+VR党史课堂”,红色教育沉浸式体验引关注
- • 枣庄辣椒产业园盛大投产,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 • 山东农业大学枣庄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助力定向培养农技人才,共谋农业发展新篇章
- • 枣庄港开启中东滚装船航线,千台新能源汽车首航阿联酋,共筑绿色未来
- • 《奚仲主题元宇宙游戏惊艳上线,玩家沉浸式体验造车建国传奇之旅》
- • 枣庄市获批全省工业母机“1131”突破工程核心承载区,助力山东工业高质量发展
- • 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启动,抢救整理300首抗战民歌,传承红色基因
- • 台儿庄运河湿地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成,亩均收益突破万元大关
- • 蟠龙河生态扶贫示范区盛大开园,莲藕种植与乡村旅游助力村民户均年增收2万元
- • “台儿庄‘联村共建’模式助力薄弱村集体增收百万”
- • 公益性岗位助力毕业生就业:社工、协管员等岗位提供1000个新机遇
- • 台儿庄古城携手“旅游扶贫联盟”成立,助力脱贫村农产品销售年订单突破3000万元
- • 枣庄市创新招商手段,全球招商数字孪生系统助力千亩产业用地推介
- • 红色研学基地助力脱贫户就业:培训200名讲解员,月薪达4000元
- • 村级卫生室智慧化升级,远程诊疗系统助力脱贫村全面覆盖
- • 吉利极电电池回收利用项目落户枣庄,年处理能力达10万吨,助力绿色循环经济
- • 峄城富硒功能食品产业园盛大投产,年产值预计突破20亿元
- • 枣庄港开启中东滚装船航线,千台新能源汽车首航阿联酋,推动绿色出行新篇章
- • 滕州龙阳绿萝卜荣登盒马“明星蔬果榜”,年销量突破2000吨
- • “石榴贷”助力普惠金融扩面,低息贷款惠及3000户脱贫户
- • 峄城石榴宴美食地图:石榴鸡、石榴酥、石榴汁成网红爆款
- • RCEP国际合作洽谈会硕果累累:17个项目签约,日本三菱化学投资钙钛矿项目引领新能源发展
- • RCEP区域合作中心正式启用,日韩半导体项目签约15个,共筑区域经济新格局
- • 白内障复明工程全覆盖:800名脱贫患者免费享受光明手术
- • 枣庄机场主体结构封顶,未来交通枢纽焕发新活力,2026年通航在即
- • 薛城蟠龙河湿地公园盛大推出沉浸式汉服游园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
- • 峄城石榴宴惊艳亮相,128道创新菜品诠释石榴豆腐的传奇魅力
- • 峄城石榴踏上中欧班列,跨境冷链专线助力莫斯科市场
- • 薛城奚仲中学3D打印课程作品惊艳亮相国家博物馆展览
- • 滕州松枝鸟非遗工坊直播带货,年销30万只成网红伴手礼
- • 枣庄设立200亿绿色产业基金,助力碳中和先锋项目发展
- • 滕州菜煎饼培训基地免费教学 助力5000名妇女实现创业梦想
- • 市中区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增加值增长28%,GDP比重首超40%
- • 薛城采煤塌陷区华丽变身,千亩荷塘莲藕经济年产值破亿
- • “红色物业”助力老旧小区焕新颜:物业费降幅高达30%,维修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
- • 鲁班锁盲盒成文旅爆款:榫卯积木海外众筹破千万美元,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山亭山区传承“夜嫁”习俗,火把队伍点亮深山娶亲路
- • 枣庄空气质量再创新高,“蓝天保卫战”成效显著
- • 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创建通过终期验收,绿色出行引领城市发展新风尚
- • 枣庄机场建设进入倒计时,未来直通北上广深,开启鲁南地区新篇章
- • 台儿庄扶贫公益直播创纪录:单场带货超千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奚仲造车遗址考古新发现:夏代车马配件出土,实证“车祖”文明地位
- • 山亭区家庭农场主王芳直播带货,年销农产品超千万元,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枣庄废弃矿山变绿洲,生态修复面积超万亩,展现绿色发展新篇章
- •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园盛大开园,VR技术重现“古代车马制造”盛景
- • 薛城张范镇“二月二龙抬头”祭典荣登省级非遗名录,传承千年民俗文化
- •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生产线投产,年产能达1000万袋,引领行业新潮流
- • 薛城锂电产业联盟正式成立,14家上下游企业实现本地化配套,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薛城月嫂:助力脱贫妇女培训,就业率高达98%,品牌全国绽放光彩
- • “枣庄号”中欧班列加密至周双列,俄罗斯木材专线助力国际贸易新篇章
- • 滕州零工市场蓬勃发展,灵活就业人员突破20万,全域覆盖助力城市活力
- •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采摘祭”盛大开幕,果农戴面具跳丰收傩舞
- • “山亭手造”扶贫车间投产:藤编、草编产品远销欧美,月薪3000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滕州微山湖与杭州西湖缔结“姊妹湿地”,共办荷文化国际研讨会,传承荷韵文化
- • 枣庄扶贫驿站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带动就近就业超2万人
- • 枣庄智慧农业云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指导种植覆盖八成行政村
- • 枣庄市吹响现代农业强市号角,全力打造50个数字农业基地
- • 市中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圆满落幕,非遗IP跨界出圈再掀热潮
- • 峄城匡衡小学荣膺“全国书香校园”,《凿壁借光》课程助力教育部推广传统文化
- • 枣庄农村电商交易额突破80亿元,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 “社区居家养老一键呼叫全覆盖:独居老人配发智能手环,应急响应5分钟到位”
- • 山亭冯卯镇乡村美术馆盛大开馆,农民艺术家根雕奇石展引众人瞩目
- • 台儿庄古城商户租金减免政策助力文旅小微企业全年减负超5000万元
- • 滕州西岗镇“火虎舞”荣登国家级非遗名录,春节巡游惊艳百万游客
- • 奚仲村打造古代科技小镇:村民复原40项《考工记》技艺,传承千年智慧
- • 峄城匡衡中学“无边界课堂”开课,学生石榴园现场研学体验生活教育
- • 滕州墨子科创园孵化企业登陆科创板,精密机床轴承技术突破助力打破国际垄断
- • 市中区“城市领读人计划”启动:快递员、环卫工成为荐书明星
- • 枣庄石榴产业蓬勃发展,年产值突破80亿元助力10万农户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