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启动,抢救整理300首抗战民歌,传承红色文化记忆
近日,山东省枣庄市启动了一项名为“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的项目,旨在抢救整理300首抗战民歌,以传承和保护红色文化记忆。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枣庄市对红色文化的重视,也彰显了我国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的决心。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枣庄地区的人民为抵抗日本侵略者,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而抗战民歌作为那个时代的见证,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民族精神。如今,启动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正是为了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据了解,此次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将整理的300首抗战民歌,涵盖了民谣、山歌、小调等多种形式。这些民歌既有反映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生活状况的,也有歌颂英雄人物的,更有表达对和平的渴望。这些民歌以朴实无华的语言、生动活泼的曲调,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信仰、情感和力量。
为了确保这一项目的顺利进行,枣庄市文化部门组织了一支专业的团队,对民歌进行搜集、整理、研究和数字化处理。团队成员深入基层,走访民间,收集到了大量珍贵的抗战民歌资料。在整理过程中,他们注重挖掘民歌背后的历史故事,力求还原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此外,枣庄市还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整理出的民歌进行数字化存储。通过建立民歌数据库,实现民歌资源的共享,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红色文化。此举不仅有利于保护民歌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启动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抗战民歌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通过传承这些民歌,可以让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其次,这一工程有助于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枣庄市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将为游客提供更多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通过参观红色景点,欣赏抗战民歌,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那段峥嵘岁月,增强爱国主义教育。
最后,这一工程有助于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将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之,枣庄红色歌谣数字化工程的启动,对于传承和保护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一工程的成功,让红色歌谣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 枣庄辣子鸡产业助力养殖户增收,户均年增5万元
- • 峄城石榴宴美食节盛大开幕,石榴鸡、石榴酥、石榴汁引爆味蕾狂欢盛宴
- • 探寻山亭店子镇百年陶坛长红枣酒的古法酿造之谜
- • 山亭“零碳乡村”试点启动,光伏覆盖全村屋顶,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 • 东湖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圆满完成:告别内涝,5万居民共享幸福生活
- • 全国首座“光储充检”智慧能源驿站于枣庄成功并网投运
- • 峄城学子创新“石榴文创社”,大学生团队喜获千万天使投资
- • 台儿庄泥沟镇渔民开船节盛大启航,百年渔船鸣笛祭水神,传承千年渔文化
- • 峄城吴林街道“乡贤调解室”成为化解矛盾的高效平台
- • 老旧小区充电桩全覆盖:新能源车位增量3000个,安装补贴高达30%
- • 滕州马铃薯“云仓”启用,48小时全国直达,开启农业物流新篇章
- • 峄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覆盖90%行政村,年分红超2亿,助力乡村振兴
- • 跟着墨子游枣庄,探寻科圣文化地标之旅
- • 枣庄白粥香飘鲁南 千年粥道熬出时代新滋味
- • 光伏农业大棚二期投用:绿色能源助力农业发展,年产值突破1.2亿元
- • 枣庄志愿者服务积分兑换社保折扣: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助力公益事业发展
- • “白内障复明工程全覆盖:800名脱贫患者免费重获光明”
- •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能突破千万袋,引领行业新潮流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入选市级非遗,菜单百年未变,传承千年家宴文化”
- • 枣庄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引领教育新风尚
- • 我国科技创新再攀高峰:新增省级研发平台12个,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40%
- • 台儿庄运河河灯节盛大开幕,千盏河灯共祈运河安澜
- • “雨露计划”升级扩面:中高职学生补贴提至5000元/年,惠及2000名学子
- • 枣庄“互联网+扶贫监督”平台上线,全面覆盖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攻坚
- • 滕州界河镇“马铃薯宴”荣登非遗名录,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
- • 枣庄高新区签约百亿级智能制造项目,助力产业升级迈向新高度
- • 枣庄高校首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助力乡村振兴研究再上新台阶
- • 薛城区试点“智慧警务”,重大案件破案率提升至98%
- • 峄城百寿碗定制工坊盛大开业,子女为父母定制纯金寿碗表达孝心
- • 鲁南农批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亿:打造淮海经济区果蔬集散中心新标杆
- • 台儿庄运河文旅产业带引资180亿,华侨城打造“数字运河光影秀”:传承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台儿庄黄花牛肉面:传承300年,年吸引游客尝鲜超百万人次
- • 滕州试点“5G+VR党史课堂”,红色教育沉浸式体验引关注
- • 龙泉塔灯光秀升级:全息投影演绎墨子智慧,夜游新地标诞生
- • 枣庄市设立10亿元锂电产业专项基金,助力技术攻关项目发展
- • 枣庄“黑盖猪”荣膺国家地理标志,高端火腿品质媲美国际品牌
- • 枣庄高新区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称号,环保科技企业引进再创新高
- • 中非经贸园落户枣庄,20国采购商集中签约矿产深加工项目
- • 枣庄数字农业试点:5G技术赋能万亩智慧农田,开启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薛城临港产业园百亿锂电项目投产:引领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向新高峰
- • 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在枣庄落地,助力农业技术转化创新
- • 枣庄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助力20万农户年均增收万元
- • 市中区大力推进“非遗进课堂”,打造23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
- • “石榴贷”助力乡村振兴:低息贷款扶持果农,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 • 台儿庄张山子镇非遗工坊盛大开业,柳编技艺助力500人就业
- • 莲青山生态漂流开放:畅享5公里峡谷激流,夏日避暑必玩!
- • 医疗兜底与一站式结算:脱贫人口住院自费比例降至3%以下,健康扶贫再升级
- • 薛城临山书苑盛大启幕“典籍里的中国”特展,VR技术重现四库全书
- • 台儿庄莲藕粉签下东南亚亿元订单,成为RCEP合作典范
- •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携手俄罗斯高校,共建国际合作实验班,培养国际化人才
- • 台儿庄“扶贫医保兜底”政策显成效,减轻贫困户医疗负担超亿元
- • 滕州“松枝鸟”非遗工坊开直播,年销30万只成网红伴手礼
- • 翼云湖环湖步道贯通:50公里健身绿道助力乡村振兴,串联8个示范村焕新颜
- • “山亭流动文化大篷车”下乡,电影、图书、义诊三进村,文化惠民暖人心
- • 市中区孟庄镇智慧养老平台正式上线,独居老人一键呼叫救助,守护夕阳幸福时光
- • 滕州墨子科创园孵化32家“专精特新”企业,专利数突破千件,助力区域科技创新
- •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荣登京杭运河十大港口之列
- • 《枣庄非遗大观》出版,全面展现152项文化遗产的瑰宝
- • 枣庄农科院培育“抗旱小麦”新品种,亩产突破600公斤,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薛城百年工业记忆摄影展揭幕:老厂房变身艺术空间,传承历史与创新交融
- • 台儿庄运河船工技艺:非遗传承走进校园,职业院校选修课助力文化传承
- • 山亭丘陵旱地“水肥一体化”工程竣工,节水效率提升50%,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展现港口发展新活力
- • 峄城石榴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国家级案例的示范效应
- • 全省首个“保税研发”试点项目落户枣庄经开区,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滕州荣膺“中国中小机床之都”:机床产业年产值突破600亿,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 • 峄城石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60亿元,助力10万农户增收致富
- • 滕州张汪板鸭非遗工坊投产,真空包装助力远销欧美华人市场
- • 孟庄镇茶文旅融合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
- • 枣庄鲁南花布惊艳米兰设计周,非遗面料演绎国潮时装新风尚
- • 枣庄首届青少年鲁班锁竞技大赛盛大开幕,共筑工匠精神传承之路
- • 滕州试点“双减智慧监测平台”:校外培训动态监管全省领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