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亭“生态文化智库”成立,专家共谋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近日,我国山亭区“生态文化智库”正式成立,旨在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为山亭乡村旅游的未来把脉,探讨如何实现乡村旅游与生态文化、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
山亭区地处鲁中山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山亭区以生态旅游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山亭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乡村旅游产品同质化、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山亭区积极寻求创新,成立了“生态文化智库”。
“生态文化智库”的成立,标志着山亭区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成立仪式上,专家学者们纷纷建言献策,为山亭乡村旅游的未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
首先,专家们强调,山亭区应充分发挥自身生态优势,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山亭区拥有丰富的山水资源、独特的民俗文化,应将这些资源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打造出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品牌。同时,要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创新,避免同质化竞争。
其次,专家们提出,要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打造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人才队伍。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不仅关系到游客的满意度,也关系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山亭区应加大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此外,专家们还建议,山亭区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区域旅游联动。通过区域旅游联动,可以扩大山亭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在专家们的把脉下,山亭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逐渐清晰。以下是一些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生态保护,打造绿色乡村旅游。山亭区要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保护,确保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山亭区要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底蕴,将文化元素融入乡村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品位。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打造优质乡村旅游。山亭区要注重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的旅游体验。
四是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旅游联动。山亭区要积极与周边地区开展合作,实现区域旅游联动,共同打造区域性旅游品牌。
五是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知名度。山亭区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平台,加大乡村旅游宣传力度,提升山亭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之,山亭“生态文化智库”的成立,为山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山亭区乡村旅游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盛大投产,年消化10万吨鲜果助力创汇超5亿
- • 枣庄五区一市共襄盛举,百项非遗盛宴精彩亮相民俗文化博览会
- • 山亭山区保留“夜嫁”传统,火把队伍照亮深山娶亲路
- • 山亭长红枣采摘节盛大启幕:千年古枣林认养,传承古法晒枣技艺
- • “峄城阴平社火VR实景上线,百年踩街盛况线上沉浸体验”
- • 全省首个“保税研发”试点落地枣庄经开区,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助力产业升级
- • 台儿庄古城年营收突破30亿:夜间经济占比70%,荣膺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区
- • 薛城奚仲中学3D打印课程作品惊艳亮相国家博物馆展览
- • 枣庄携手华为打造“数字农业云平台”,30万亩农田迈向精准化管理新时代
- • 山亭10个偏远村实现5G网络覆盖,远程医疗助力留守老人健康生活
- • 铁道游击队纪念馆隆重推出杨广立将军专题展,抗战手稿真迹首次亮相
- • 市中区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圆满落幕,非遗IP跨界出圈再掀热潮
- • 枣庄职业院校创新实践,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助力智能制造人才培养
- • 山亭区樱桃扶贫合作社助力农民增收,年分红突破800万元
- • 运河岸线非遗市集常态化运营,月均交易额突破百万元,成为文化传承新亮点
- • “雨露计划”升级扩面:中高职学生补贴增至5000元/年,惠及2000名学子
- • 奚仲造车文化展闪耀巴黎科技博物馆,欧洲车企寻求IP合作新机遇
- • 全国首个科技小院在枣庄落地,助力农业技术转化200余项
- • 滕州市美术馆盛大开展“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百幅佳作彰显文化底蕴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荣登非遗名录,百年菜单铭刻青铜鼎”
- • 《滕州西岗镇“火虎舞”惊艳亮相央视《传奇中国节》,非遗绝技震撼全网!》
- • 全市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到村,年收益分红惠及10万人,助力乡村振兴
- • 峄城阴平镇富硒食品产业园签约仪式圆满落幕,10家龙头企业强势入驻
- • 薛城常庄街道“数字乡村平台”正式上线,村民政务办理便捷高效
- • 东湖公园灯光艺术节:3000架无人机编队表演,刷新武汉城市夜景
- • 市中区齐村镇废弃矿山变花海,乡村旅游年赚800万,美丽蝶变背后的故事
- • 枣庄发布招商新十条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奖励高达1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峄城石榴文化节签约跨境电商项目,出口额同比增长150%,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市中区“锂电工匠班”开班,校企联合共育高技能人才
- • 2024年枣庄集中开工17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逾1500亿元,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鲁南农批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亿:淮海经济区果蔬集散中心崛起
- • 滕州一中试点“AI智慧课堂”,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覆盖率100%
- • 奚仲文化荣膺“世界关键文化遗产”:全球交通史研究再添重要坐标
- • 山亭长红枣胶原蛋白肽生产线投产,产品附加值实现跨越式增长
- • 徐庄镇梅花山徒步路线:探寻春梅秋叶的浪漫之旅
- • 枣庄造船业复苏加速,首艘新能源货船下水填补鲁南空白
- • 东湖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圆满完成:告别“雨季看海”历史,迈向绿色环保新篇章
- • 龙泉塔灯光秀升级:全息投影演绎墨子智慧,夜游新地标诞生
- • 峄城扶贫家政培训助力3000人就业,实现就业率100%
- • 《荀子劝学主题实景剧首演:台儿庄古城打造移动式国学剧场,传承经典文化新风尚》
- • 枣庄防返贫监测平台升级,AI预警与网格员联动,帮扶响应速度提升至24小时
- • 台儿庄古城焕发新活力:年游客量突破1500万,文旅综合收入超百亿
- • 枣庄市全面启动“新乡贤回乡”工程,签约投资项目50个,助力乡村振兴
- • 农家乐蓬勃发展,全市突破3000家,年营收增长60%
- • 枣庄新格林现代农业园建成亚洲最大半封闭玻璃温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潮流
- • 峄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实现全覆盖,年分红3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滕州微山湖与杭州西湖缔结“姊妹湿地”,共办荷文化国际研讨会,传承荷韵文化
- • 滕州秸秆综合利用再创佳绩,荣获全国示范县称号
- • 市中区文化路街道荣膺全国基层治理示范单位,打造基层治理新标杆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石榴汁、石榴酒畅销全球30国
- • 峄城石榴陪嫁习俗复兴:新娘携99盆石榴盆景出嫁祈多子
- • “中欧班列‘枣庄号’首发,年运力保障200家外向型企业出口,助力枣庄外贸发展新篇章”
- • 匡衡勤学精神引领公益图书馆开馆,全天候免费服务社会
- • "榴枣归乡"工程评选31个市级样板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盛大开园,德国精密机床等12个外资项目落户我国
- • 山亭徐庄镇“乡村复兴少年宫”启用,为23个山村儿童开启快乐成长新篇章
- • 南四湖流域水质改善工程荣膺全省标杆项目,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 • 台儿庄运河号子:国家级非遗传承百年技艺,老船工带徒续写历史华章
- • 台儿庄“扶贫医保兜底”政策助力减轻群众负担超8000万元
- • 枣庄职业学院荣膺全国首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入选单位,助力人才培养新篇章
- • 峄城石榴文化节盛大开幕,签约非遗文创项目20个,助力文化传承与创新
- • 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枣庄段)开工:复建明清码头、漕运粮仓,传承运河文化新篇章
- • 枣庄市发布“招商十条”:税收返还高达90%,用地指标优先保障,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 • “滕州墨子文化国际论坛盛大开幕,中日韩学者共议和平思想当代价值”
- • 枣庄经开区再创佳绩:亩均税收全省第三,土地集约利用获国务院表彰
- • 枣庄锂电产业集群再迎百亿级项目,中航锂电携手宁德时代共谋发展新篇章
- • 台儿庄文旅融合再创佳绩,2023年接待游客超千万人次,文旅收入再攀高峰
- • 非遗工坊体验日:感受传统魅力,亲手制作石榴主题柳编、泥塑,带走独属文创
- • 枣庄经开区荣膺“中国十佳外商投资价值园区”,外资企业增长40%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山亭抱犊崮林场荣膺“中国最美生态林场”,碳汇交易收益助力村民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 • “长者食堂”村村覆盖:关爱老人,温暖送餐上门
- • 农村供水管网升级完成:30万村民共享“同城同质”自来水,幸福生活再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