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落成,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入推进,各地纷纷加大投入,培育乡村工匠,传承和发扬传统手工艺,助力乡村经济发展。近日,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正式落成,标志着该地区在培养手艺人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位于峄城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基地内设有传统手工艺培训室、展示厅、实践操作区等功能区域。基地的落成,旨在为广大手艺人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提升乡村工匠的技艺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据悉,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每年将培训手艺人2000名。基地聘请了具有丰富经验和技艺精湛的师傅,为学员们传授传统手工艺技艺。培训内容包括木工、石雕、陶瓷、剪纸、刺绣等,旨在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技艺水平的乡村工匠,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在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学员们可以零距离接触传统手工艺,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师傅们的悉心教导,学员们逐渐掌握了各项技艺,不仅提高了自身素质,也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基地的落成,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乡村工匠培育基地的建成,将有助于提高乡村工匠的技艺水平,拓宽他们的就业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同时,基地也将成为展示峄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峄城的手工艺品。
在基地的实践操作区,学员们纷纷展示自己的技艺。木工师傅们手法熟练,将一块块木头变成了精美的家具;石雕师傅们一刀一凿,将一块块石头雕刻成栩栩如生的艺术品;陶瓷师傅们则将泥巴捏制成各式各样的陶瓷器皿。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乡村工匠们的技艺水平,也展现了峄城传统文化的魅力。
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的落成,不仅为当地手艺人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基地将继续努力,培养更多技艺精湛的乡村工匠,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的落成,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一件喜事。相信在基地的培育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工匠将脱颖而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同时,这一举措也将让更多人关注乡村工匠,关注传统文化,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 • 枣庄“乡村CEO”计划助力乡村振兴,引进50名管理人才驻村
- • 台儿庄运河农场稻田艺术节盛大开幕,邀您共赴农耕文化之旅
- • 枣庄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称号,展现生态修复新典范
- • 城市智慧旅游APP全新上线:AR导航、语音讲解、一键预约,畅享便捷智慧之旅
- • 市中区中央广场商圈焕新升级,免税店、沉浸式剧场等首店经济引领潮流
- • 台儿庄古城五一单日客流破15万,创历史新高,展现古城魅力
- • 薛城奚仲故里盛大举办“车祖祭祀大典”,百辆古车模型巡游再现历史辉煌
- •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生产线投产,年产值预计超5亿元,引领食品产业新潮流
- • 鲁南科创联盟助力产学研合作,促成89项项目落地
- • 《枣庄辣子鸡荣登央视《味道》,全网点击量突破亿级大关!》
- • 枣庄商业新地标:吾悦广场与万达广场双商业综合体同步开业,共绘繁华新篇章
- • 峄城石榴出口德国,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中欧班列助力乡村振兴
- • 山亭区远程医疗扶贫助力贫困群众看病零距离
- • 山亭“葫芦套乡村旅游季”火爆来袭,单日客流突破5万人!
- • 枣庄跨境电商产业园年交易额突破30亿元,开启区域经济新篇章
- • 山亭区伏里土陶非遗工坊落成,助力传统技艺活态传承
- • 台儿庄古城运河文化大集盛大开市,再现明清商贸盛景
- • 全省首个“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在枣庄落地,项目开工周期缩短60%
- • 《滕州洛房泥塑:首部纪录片登陆央视频,三代匠人守艺故事感动人心》
- • 枣庄综合保税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年进出口额目标迈向百亿大关
- • 山亭区智慧工厂崛起,日产鲜菇30吨直供长三角,引领食用菌产业新潮流
- • 滕州菜煎饼培训基地孵化千名“煎饼西施”,助力创业月收入轻松过万
- • 枣庄五区一市共筑乡村振兴梦:300家企业牵手百村,助力农业发展
- • 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荣膺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引领绿色转型新风尚
- • 薛城铁道游击队纪念馆“红色剧本杀”受热捧,青年沉浸学党史
- • 百名“少年鲁班”选拔启动,获奖者将直通国家级技能大赛,培养未来工匠人才
- •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30万村民共享“同源同质”自来水,生活品质再提升
- • 山亭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首月成交额破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市大力推广“生物防控+有机肥”模式,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增至200个
- • 台儿庄运河全鱼宴申遗成功,12道古法烹鱼技艺惊艳亮相
- • 枣庄设立200亿绿色产业基金,助力碳中和项目发展
- • 峄城石榴仙子选拔赛:文旅IP助力塑造城市新名片
- • 市中区社区艺术墙改造完成,市民共绘“枣庄十二时辰”,文化魅力焕然一新
- • 生物医药瞪羚企业齐聚枣庄,年内新增上市后备企业12家,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鲁班工匠班在枣庄落地:校企携手共建建筑领域高技能人才基地
- • 阴平镇荣膺“中国乡村振兴示范镇”称号:电商直播助力红薯产业年销量突破10万吨
- • 吉利极电10万吨电池回收项目落户枣庄,助力绿色能源发展
- • 峄城石榴智慧种植系统上线,AI精准管理助力亩产提升30%
- • 全省首个“保税研发”试点落地枣庄经开区,进口设备免税政策助力产业发展
- • 山亭10个偏远村通5G网络,远程医疗助力留守老人健康生活
- • 滕州至青岛港海铁联运专列开通,企业物流成本降低35%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山亭冯卯镇石磨豆腐宴荣膺齐鲁名吃,日销量千斤供不应求
- • 枣庄不动产登记实现“智能秒批”,办理时效提速80%,便民利企新篇章
- • 台儿庄区开通定制校车专线,全力保障学生安全出行
- • 滕州市美术馆盛大开展“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百幅佳作彰显文化底蕴
- • 枣庄市创新举措,建立返贫动态监测平台,精准预警帮扶4000户贫困家庭
- • 古邵运河文化带修复工程竣工:再现“黄金水道”商贸盛景
- • 残疾人扶贫基地挂牌仪式圆满举行:手工艺品制作岗位助力200人稳定就业
- • 市中区鲁南算力中心启用,助力智能制造企业降本30%
- • 蟠龙河生态廊道建成开放:新增湿地公园、滨水马拉松赛道20公里,打造城市绿色新名片
- • 薛城精密齿轮制造企业突破纳米涂层技术,齿轮寿命提升3倍
- • 滕州“松枝鸟”非遗工坊开直播,年销30万只成网红伴手礼
- • 峄城坛山街道全面铺开“法律明白人”工程,村村建立普法短视频团队
- • 全国首个“智慧石榴云平台”在峄城上线,亩产提升20%,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
- • 峄城石榴宴创新108道菜品,石榴酥、石榴鸡成爆款,美食盛宴惊艳四座!
- • 台儿庄古城荣膺“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年接待学生超50万人次
- • 台儿庄渔民“船棺水葬”引争议,生态殡葬方案获联合国环境署点赞
- • 枣庄首座“无人农场”在薛城正式落地,5G+无人机助力全程智能化管理
- • 峄城携手浙江大学共建石榴产业研究院,共育抗病新品种助力产业发展
- •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焕新升级,AR互动体验区助力红色教育新活力
- • 光伏农业大棚二期投用:绿色能源助力农业发展,年产值突破1.2亿元
- • 枣庄运河古镇复兴计划启动:10处历史街区整体保护,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电商+民宿”扶贫试点助力脱贫,10个村庄变身网红打卡点,入住率突破80%
- • 枣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6个月领跑鲁南,展现经济活力新态势
- • 滕州土地托管创新模式助力农户增收,托管面积突破80万亩
- • 薛城邹坞镇红色研学基地:年接待学生团队达8万人次,营收突破千万大关
- • 枣庄市设立2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山亭火樱桃”:创新“直播带货+冷链直送”模式,助力农业增收,年销售额突破5亿
- • 山亭“孝道簸箕”申遗成功,非遗匠人打造镶银丝传家宝
- • 枣庄中心城区新建5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 新增普惠性学位1500个
- • “石榴贷”助力普惠金融扩面,低息贷款惠及3000户脱贫户
- • 运河·榴园·红荷三日游:探寻台儿庄古城、峄城冠世榴园、滕州微山湖的绝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