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五区一市共襄盛举,百项非遗盛宴精彩亮相民俗文化博览会
近日,枣庄五区一市联合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民俗文化博览会,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关注。此次博览会集中展示了枣庄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百项非遗项目集中亮相,让市民们在家门口就能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枣庄,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此次民俗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枣庄传统文化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一次有力推动。
博览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五颜六色的展台、琳琅满目的非遗产品、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让人目不暇接。活动现场分为非遗展示区、民俗表演区、互动体验区等多个区域,让市民们在欣赏非遗文化的同时,还能亲身参与到其中。
在非遗展示区,来自枣庄五区一市的百项非遗项目纷纷亮相。其中,有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瑰宝”的剪纸、泥塑、刺绣等传统手工艺,也有具有地方特色的鲁南鼓乐、柳编、陶艺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枣庄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更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民俗表演区,一场场精彩的民俗表演轮番上演。来自各地的民间艺术家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表演,如舞狮、舞龙、腰鼓、花灯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这些表演不仅展示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是让市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博览会还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让市民们亲身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在这里,市民们可以亲手制作剪纸、泥塑等手工艺品,感受传统技艺的魅力;也可以现场学习剪纸、陶艺等技艺,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枣庄五区一市联合举办的这次民俗文化博览会,不仅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平台,更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枣庄五区一市通过举办此次博览会,旨在唤起全社会对非遗文化的关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遗文化的传承中来。
此次民俗文化博览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枣庄五区一市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广大市民的积极参与。在今后的日子里,枣庄将继续努力,加大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力度,让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总之,枣庄五区一市联合举办的民俗文化博览会,是一场集传统文化、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于一体的盛会。百项非遗集中亮相,让市民们在享受视觉盛宴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枣庄在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 枣庄经开区再创佳绩,跻身全国百强,招商引资考核全省前三
- • 山亭藤编产品扬帆海外,助力扶贫车间月薪翻倍
- • 枣庄智慧城市项目荣登全国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榜单
- • 奚仲村打造古代科技小镇:村民复原40项《考工记》技艺,传承千年智慧
- • 中国兽药谷年产值突破50亿元,跻身全国三强,助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 •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AR互动体验区盛大开放,红色教育焕发新活力
- • 滕州南沙河镇“乡村CEO”上任,大学生村官年薪突破20万,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市中区“永安舞龙”荣登省级非遗名录,百米巨龙翻腾贺新春
- • 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倍增计划:本科以上医师占比提升至75%,助力基层医疗服务升级
- • 鲁班锁非遗工坊年产值破亿,创新“榫卯+”家具设计斩获德国红点奖,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 • 市中区“青年艺术周”盛大开幕,街头涂鸦、装置艺术点亮老城繁华
- • 鲁南数字贸易港盛大启动:跨境电商企业尽享“一站式”通关服务新体验
- • 峄城石榴陪嫁习俗复兴:新娘携99盆石榴盆景出嫁,祈愿多子多福
- • “全国首单‘石榴气象指数保险’在峄城落地,惠及5000农户,助力乡村振兴”
- •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枣庄段盛大开园:30处明清遗址重现昔日辉煌
- • 枣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再创佳绩,获奖数蝉联鲁南第一
- • 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园盛大开园:技能培训与创业孵化助力800人就业
- • 枣庄市设立10亿元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助力龙头企业腾飞
- • 山亭区乡村文化振兴论坛召开,共谋文旅融合新路径
- • 枣庄乡村振兴新实践:特色农业小镇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新篇章
- • 薛城精密齿轮:瞪羚企业华丽登陆科创板,市值突破百亿大关
- •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开园祭:果农敬山神祈丰收,共庆丰收佳节
- • 全球首条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线落户枣庄高新区,年产值目标百亿,绿色能源产业再添新动力
- • 枣庄建成全省首座“光储充检”智慧能源驿站,引领能源新变革
- • 枣庄张汪板鸭:传统美食走向世界,年创汇超500万美元
- • 峄城石榴宴惊艳亮相,128道创新菜品诠释石榴豆腐的传奇魅力
- • 峄城乡村智慧广播站全覆盖,方言播报助力政策深入人心
- • 峄城阴平镇万亩生态小麦示范田建成,亩产创1300斤新高,助力乡村振兴
- • 国际墨学大会发布《AI墨子》大模型,引领科技与哲学对话新潮流
- • 白内障复明工程全覆盖:800名脱贫患者免费享受光明手术
- • 枣庄市设立10亿元锂电产业专项基金,助力技术攻关推动产业升级
- • 全市扶贫项目资产确权到村,年分红惠及12万贫困群众
- • 枣庄田间课堂开课,10万农民拥抱数字农业新技能
- • 石榴深加工产业链扶贫:5000户果农入股合作社,年分红超3000万元
- • 冠世榴园建“奚仲车阵”体验区:驾驭复刻古战车穿越千年时光之旅
- • 薛城现代服务业崛起,鲁南金融中心雏形初现
- • 慢性病用药专项补贴政策升级:医保外药品报销比例提升至80%
- • 墨子思想AI大模型发布:实时辩论,传承兼爱非攻哲学命题
- • 枣庄市推广“生物防控+有机肥”模式,绿色食品认证产品增至200个,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 • 山亭店子镇乡村振兴顾问团成立,院士工作站落户山村,共绘美好乡村新画卷
- • 峄城榴园镇举办“石榴剪纸大赛”,非遗技艺吸引年轻传承人
- • 枣庄柳琴戏《运河号子》荣获中国非遗曲艺周金奖,传承与创新共谱华章
- • 枣庄新格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亚洲最大半封闭玻璃温室,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新潮流
- • 薛城菜煎饼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挑战“十层煎饼塔”创纪录
- • 薛城碳纤维材料实验室突破技术瓶颈,助力产品打入航空航天领域
- • 山亭非遗扶贫助力传承柳编技艺,年创收1200万元
- • 枣庄市博物馆获捐匡衡后人族谱,为汉代望族研究揭开新篇章
- • 中国建材百亿级光伏玻璃项目成功落地,助力华北地区高端玻璃产业崛起
- • 中日氢能合作论坛签约8项目,共建万吨级绿氢供应基地,推动能源转型新篇章
- • 枣庄运河古镇焕新颜:启动保护计划,修复10处明清时期古码头
- • 滕州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助力农民亩产增收35%
- • 文化盛宴,非遗传承——周末免费体验馆带你领略剪纸、面塑魅力
- • 中科院微电子所枣庄分所签约仪式圆满落幕,助力孵化半导体企业15家
- • 薛城锂电新材料产业园三期投产,全球首条固态电池生产线成功落地
- • 村级卫生室智慧化升级,远程诊疗系统助力脱贫村全面覆盖
- • 枣庄创新实践“渔光互补”模式,万亩坑塘华丽转身光伏农场
- • 枣庄携手淮海经济区文旅联盟,共筑跨省旅游新蓝图
- • 全国首部锂电产业专项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引领行业新篇章
- • 社区居家养老新举措:60元“三餐配送”套餐,政府补贴50%,关爱独居老人
- • 市中区税郭镇“户户通”工程圆满收官,73个自然村实现通路到家
- • 枣庄与济南携手共建“飞地产业园”,28个签约项目助力省会经济圈融合
- • “台儿庄‘联村共建’模式助力薄弱村集体增收百万”
- • 山亭冯卯镇火樱桃采摘祭盛大开幕,果农戴面具跳丰收傩舞
- • 南四湖流域水质改善工程荣获全省标杆项目称号
- • 枣庄市加大非遗保护力度:每年投入500万元支持传承人带徒授艺
- • 枣庄首次承办国际中学生机器人大赛,20国选手台儿庄竞技展风采
- • 滕州实施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计划,亩产增收35%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助力中小学教师减负增效
- • 市中区实验小学科创团队再创佳绩,荣获世界机器人大赛金奖!
- • 台儿庄古城春节庙会启幕:千年运河畔上演“社火大巡游”,传统与现代交融绽放
- • 枣庄“归雁计划”:助力5000名青年返乡创业,共筑家乡美好未来
- • 滕州马铃薯:年产量超250万吨,稳居全国县域“薯业冠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