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故里盛大启幕“凿壁借光”文化节,百校共建青少年研学基地
近日,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举行了盛大的“匡衡故里启动‘凿壁借光’文化节,百校共建青少年研学基地”活动。此次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匡衡“凿壁借光”的刻苦学习精神,推动青少年研学旅行教育的发展。
匡衡,字稚圭,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被誉为“凿壁借光”的典范。他出身贫寒,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为了求学,匡衡曾凿穿墙壁,借邻居的灯光读书,这一故事流传千古,成为勤奋好学的象征。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百所学校的师生代表齐聚萧县,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文化节以“传承匡衡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青少年们深入了解匡衡的生平事迹,感受古代先贤的智慧与勇气。
活动期间,主办方组织了“凿壁借光”主题讲座、匡衡文化展览、传统工艺体验等多个环节。在讲座环节,专家学者们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匡衡的生平事迹,让青少年们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文化展览中,学生们欣赏到了丰富的文物藏品,感受到了古代文化的魅力。传统工艺体验环节,让青少年们亲手制作了剪纸、陶艺等传统手工艺品,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此外,为了进一步推动青少年研学旅行教育的发展,萧县与百所共建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青少年研学基地。该基地将以匡衡故里为核心,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研学课程和实践活动。
据了解,该研学基地将围绕匡衡文化、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研学课程。学生们可以在这里参观匡衡故居、学习古代文化知识、体验传统手工艺,感受古代先贤的智慧与精神。
此次“凿壁借光”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萧县的文化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青少年研学旅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走进匡衡故里,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匡衡精神。
总之,匡衡故里启动“凿壁借光”文化节,百校共建青少年研学基地活动,不仅是对匡衡精神的传承,更是对青少年研学旅行教育的一次有力推动。让我们共同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在这里汲取智慧,茁壮成长。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盛大投产,年消化10万吨鲜果助力创汇超5亿
- •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30万村民共享“同源同质”自来水,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 • 阴平镇荣膺“中国乡村振兴示范镇”称号:电商直播助力红薯产业年销量突破10万吨
- • “社区居家养老一键呼叫全覆盖:独居老人配发智能手环,应急响应5分钟到位”
- • 台儿庄古城荣膺“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年接待学生突破50万人次
- •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为枣庄注入活力,水资源利用率提升30%
- • 台儿庄古城焕新颜:明清古码头修复,打造“活态运河文化体验带”
- • 枣庄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引领教育新风尚
- • 峄城非遗手作工坊开放:体验传统技艺,亲手制作石榴主题柳编、泥塑
- • 峄城古邵镇复活运河老酱园,传统酱菜工艺成致富密码
- • 涛沟桥湿地生态搬迁安置:200户渔民转型生态管护员,月薪3500元助力绿色发展
- • 市中区试点“交房即发证”:购房者收房当天领不动产权证,创新服务提升购房体验
- • 枣庄山亭区地瓜产业园产值破亿,成富民“金疙瘩”
- • 济南-枣庄共建空天信息产业园:省会经济圈“飞地经济”典范
- • “零工夜市”点亮灵活就业:夜间招聘会助力3000岗位,日均签约500人
- • 枣庄辣椒产业园盛大投产,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 • 枣庄群众文化艺术季盛大开幕,线上线下联动展现文化惠民成果
- • 台儿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并网,亩均年收益突破5万元,绿色能源助力乡村振兴
- • 高铁旅游优惠套餐发布:车票即可享景区半价、酒店折扣、免费接驳
- • 公益性岗位助力弱劳力就业:2000个护林员、保洁员等岗位待你加入
- • 台儿庄泥沟镇渔民开船节盛大启航,百年渔船鸣笛祭水神,传承千年渔文化
- • “数字哨兵”全覆盖:AI人脸识别系统守护89所学校安全
- • “一日办结”服务再升级,企业家服务中心助力外资企业高效开办
- • 峄城石榴产业蓬勃发展,全产业链产值突破80亿,助力果农增收致富
- • 枣庄五区一市共筑文化盛宴,百场活动免费开放“文化惠民一卡通”
- • 滕州“24小时国学书院”落户龙泉广场,夜间诵读成新风尚
- • 滕州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5万亩,亩产增收30%,助力农民脱贫致富
- • 全省首个“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试点在枣庄成功落地,项目开工周期缩短60%
- • 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获“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称号,绿色生态建设再创新高
- • 青合文化传媒引领潮流,打造直播电商新标杆,助力本土农特产品全网热销
- • 比亚迪储能电池项目落户枣庄,年产能50GWh,助力绿色能源发展再添新动力
- • 枣庄王氏泥塑羊肉汤荣获省级非遗认证,传承六代匠心独运
- • 枣庄市教育发展基金成立,首期募集资金1.2亿元助力校园建设
- • 鲁班工匠大赛盛况空前,万名技能人才齐聚一堂,优胜者将纳入“大国工匠”培育计划
- • 枣庄携手淮河生态经济带,共筑文旅融合新篇章
- • 薛城现代服务业占比首超50%,金融商贸引领新增长极
- •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针灸推拿纳入医保,年服务患者超10万,中医服务惠及民生
- • 枣庄千所村卫生室完成改造,远程医疗全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台儿庄运河船工技艺:非遗传承走进校园,职业院校选修课助力文化传承
- • “数字哨兵”守护校园安全:AI识别系统覆盖全区89所中小学
- • 市中区非遗文化盛宴:百名手艺人齐聚社区,传承绝活魅力无限
- • 台儿庄运河湿地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建成,亩均收益突破万元大关
- • 枣庄首条云巴线路规划公示:创新交通布局,助力老城区与高铁站无缝连接
- • 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招商联盟成立,枣庄牵头制定产业协同清单,共谋区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 • 新加坡丰益国际粮油加工项目投产,年产值破百亿,鲁南最大粮仓崛起
- • 滕州马铃薯“云仓”启用,24小时全国冷链直达,开启农产品物流新篇章
- • “榴花似火”春日摄影大赛盛大启幕,万元奖金等你来拿!
- • 枣庄学院成立鲁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枣庄方言志》首部面世
- • 枣庄辣子鸡预制菜产业园投产,助力10万农户增收新篇章
- • 枣庄市全面启动“新乡贤回乡”工程,签约投资项目50个,助力乡村振兴
- • 峄城古枣品牌振兴计划:百年枣林订单农业,亩均收益提高3倍,助力乡村振兴
- • 涛沟桥湿地荷花节盛大开幕:千亩荷塘泛舟,摄影大赛赢万元奖金
- • 滕州菜煎饼:老字号破千家,日销20万个,成鲁南早餐标配
- • 枣庄生态护林员岗位助力脱贫攻坚,2500名贫困群众年补助1.2万元
- • 峄城碳汇交易中心成立:10万亩石榴林年吸收二氧化碳20万吨,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 • 中德(枣庄)零碳科技园盛大揭牌,西门子等五家德企入驻共谋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枣庄“数字乡村大脑”上线,全面覆盖500个行政村,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山亭地瓜淀粉加工园正式投产:年处理鲜薯50万吨,产品直供雀巢
- • 枣庄学院设立墨子奖学金,助力科技哲学研究生定向培养
- • 台儿庄古城荣膺“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年接待学生超50万人次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入选市级非遗,百年菜单传承不断
- • 枣庄经开区试点“保税研发”新政,进口设备关税全免助力产业发展
- • 枣庄易地扶贫搬迁1.5万人,配套产业园区实现100%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启动“红色乡村游”计划,修复10处抗战遗址,传承红色文化
- • 奚仲车文化主题公园试运营:穿越时空,体验夏商马车制造全流程
- • 全球首条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线落户枣庄高新区,年产值目标百亿,绿色能源产业再添新动力
- • 滕州土地托管助力农户增收,托管面积突破50万亩,亩均增收达500元
- • 枣庄运河古镇复兴计划启动:10处历史街区整体保护,传承千年文化底蕴
- • 城乡环卫一体化全省标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群众满意度双100%
- • 枣庄老字号评选盛大启动:辣子鸡、菜煎饼、羊肉汤争霸,传承美食文化
- • “电商+民宿”扶贫试点助力脱贫,10个村庄变身网红打卡点,入住率突破80%
- • 峄城石榴树下微课堂开课,非遗传承人携手孩子共塑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