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六月六晒衣节”:老街巷重现晾晒百家布艺,传统文化复兴之路
在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六月六晒衣节是一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习俗。近日,市中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六月六晒衣节”,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与。在这个充满传统气息的节日里,老街巷重现晾晒百家布艺,为市民们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六月六晒衣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相传这一天是太阳最旺盛的日子,晒衣物可以驱除霉运,带来好运。市中区作为晒衣节的发源地,一直以来都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今年的六月六晒衣节,市中区更是将这一传统节日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活动现场,市中区的老街巷被布置得焕然一新。一排排晾衣杆上,各式各样的布艺作品琳琅满目,有绣花鞋、布老虎、手工围巾等,让人目不暇接。这些布艺作品都是来自市中区及周边地区的民间艺人,他们用一双巧手,将传统的布艺文化传承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间艺术。
活动现场,许多市民和游客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一位来自外地的游客表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六月六晒衣节,这里的布艺作品真是太精美了,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晒衣节中来,市中区还特别设立了互动体验区。在这里,市民们可以亲手制作布艺作品,感受民间艺术的魅力。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体验,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会了如何制作简单的布艺作品,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增进了亲子关系。
此外,市中区还邀请了当地知名歌手和舞蹈演员,为市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在欢快的音乐和优美的舞姿中,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为这个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
随着晒衣节的举办,市中区的老街巷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许多市民表示,晒衣节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一位当地居民说:“以前的老街巷总是冷冷清清,现在有了晒衣节,我们的老街巷又热闹起来了,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
市中区“六月六晒衣节”的成功举办,不仅让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民间艺术。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市中区将继续努力,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 • 校园安全升级:“数字哨兵”AI人脸识别系统助力89所学校实现全覆盖
- • 《墨子》科学思想融入教材:枣庄中小学试点“科圣课堂”激发科学精神
- • 山亭区智慧工厂崛起,日产鲜菇30吨直供长三角,引领食用菌产业新潮流
- • 滕州实施马铃薯种薯免费发放,助力农民亩产增收35%
- • 滕州土地托管面积突破80万亩,农户亩均增收600元,农业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 • 枣庄新格林现代农业示范园建成亚洲最大半封闭玻璃温室,引领农业现代化新潮流
- • 峄城榴园镇石榴剪纸大赛成功举办,非遗技艺焕发新生
- •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圆满完工,新增绿地1.2万亩,打造绿色新地标
- • 枣庄教育发展基金成立,首期募集1.2亿元助力校园建设
- • 枣庄市博物馆获捐匡衡后人族谱,为汉代望族研究揭开新篇章
- • 薛城区“智慧课堂”试点成效显著,中小学平板教学覆盖率达90%
- • 全市农村户厕改造完成率100%,荣膺省级示范市称号
- • 山亭区樱桃扶贫基地:助力脱贫攻坚的璀璨明珠
- • “全区推广‘社区微业’模式:助力3000个家门口灵活就业岗位的诞生”
- • 墨子思想AI大模型发布:开启实时辩论与兼爱非攻哲学命题新篇章
- •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5000万吨,创历史新高,展现港口发展新篇章
- • 枣庄高校再创辉煌,美食创新实验室学生团队斩获全国创业金奖
- • 枣庄中小学推广“非遗进课堂”,助力传承地方文化基因
- • 枣庄市创新举措,建立返贫动态监测平台,精准预警帮扶4000户贫困家庭
- • 滕州连续三年荣登“全国百强县”,GDP增速领跑鲁南地区
- • 峄城“百寿碗”习俗传承:老人寿宴赠碗祈健康
- • 蟠龙河综合整治工程获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助力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 • 市中区“永安火龙”舞进元宇宙,数字非遗吸引百万虚拟观众
- • 枣庄“光明扶贫行动”:千名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 • 山亭生态经济试验区获批,林果碳汇交易额破亿元,绿色经济再创佳绩
- • 翼云山房车营地试运营:露天影院、山地骑行,打造全家畅享自然的休闲天堂
- • 中日(枣庄)氢能产业论坛签约项目,年制氢规模剑指万吨级,共筑绿色能源新篇章
- • 山亭区“扶贫孝善基金”发放,温暖贫困老人心,惠及1.2万名困难群体
- • 枣庄“乡村CEO”计划:大学生返乡创业,助力产业振兴
- • 峄城底阁镇“乡村书房”全覆盖,藏书量超50万册,助力乡村振兴新风尚
- • 薛城双语学校引入国际IB课程,鲁南首个K12国际化学校正式落地
- • 渔光互补生态园二期竣工:绿色能源与生态养殖双丰收
- • 滕州界河镇“马铃薯宴”荣登非遗名录,年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
- • 滕州界河镇马铃薯宴:传承非遗魅力,年接待游客15万,助力乡村振兴
- • 跟着墨子游枣庄,探寻科圣文化之旅
- • 枣庄学院与欣旺达共建新能源产业研究院,共筑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滕州菜煎饼:老字号破千家,日销20万个,成鲁南早餐标配
- • 中国建材集团投资50亿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助力实现碳减排目标
- • 峄城石榴研究院成立,创新培育抗冻新品种助力亩产提升40%
- • 《滕州西岗镇“火虎舞”惊艳亮相央视《传奇中国节》,非遗绝技震撼全网!》
- • 滕州绿色发展再获殊荣:连续三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递减,引领国家农业绿色发展新潮流
- • 薛城奚仲造车文化节创新引入VR技术,重现“中国古代第一车”风采
- • 薛城奚仲造车元素融入婚车设计,木轮婚车巡游成潮流
- • 枣庄学院新校区落户薛城:规划容纳3万师生,助力地方教育发展
- • 台儿庄运河码头“挎包火烧”重现,日销3000个引游客打卡
- • 枣庄外国语学校引进IB国际课程,引领鲁南教育国际化新篇章
- • 枣庄首条非遗主题旅游专线盛大开通,串联12处文化地标,畅游历史与现代交融之旅
- • “交房即发证”试点成功:购房者收房当天领取不动产权证,创新服务模式助力房地产市场发展
- • 枣庄职业院校创新实践,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助力智能制造产业对接
- • 市中区光明路街道创新举措,推广“积分制管理”激发村民文明新风尚
- • 山亭火樱桃果酒登陆纽约高端超市,500毫升售价30美元,引领健康饮品新潮流
- • 山亭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首月成交额突破亿元大关
- • 峄城冠世榴园石榴采摘节盛大开幕,千亩榴林喜迎丰收盛景
- • 山亭区与山东农业大学携手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 • 全国首家“菜煎饼主题餐厅”落户北京,单店日销破万元,引领餐饮新潮流
- • 山亭火樱桃合作社建直播基地,留守妇女变身带货达人
- • 峄城冠世榴园祭花神大典:汉服少女簪花巡游,引燃国风热潮
- • 峄城匡衡中学“无边界课堂”开课,学生石榴园现场研学,体验农耕文化魅力
- • 中国兽药谷年产值突破50亿元,跻身全国三强,助力我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 • 峄县古枣品牌振兴计划:传承百年枣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固废资源化率突破95%
- • 枣庄田间课堂开课,10万农民学习数字农业技术,开启乡村振兴新篇章
- • 滕州马铃薯全粉加工项目成功落地,年产值10亿助力“薯业之都”腾飞
- • 枣庄共富工坊助力家门口就业,惠及10万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 • 薛城社工部创新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惠及30万居民
- • 台儿庄乡村复兴少年宫助力,实现39个行政村全覆盖,共筑乡村美好未来
- • 枣庄发起“萤火虫计划”,照亮残障儿童求学之路
- • 枣庄综合保税区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年进出口额目标迈向百亿大关
- • 《枣庄辣子鸡荣登央视《味道》,全网话题点击量突破亿级大关》
- • 薛城非遗美食展惊艳高铁站,旅客扫码即可享受直邮到家服务
- • 鲁班工匠学院落户枣庄:打造智能建造与传统技艺复合人才培养高地
- • 枣庄市创新举措,建立返贫动态监测平台,精准帮扶4000户困难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