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房古村非遗市集:探寻藤编、土陶制作,体验传统手作魅力
位于我国某地的石板房古村,以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近日,这里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市集,吸引了众多手工艺爱好者前来体验藤编、土陶制作等传统手作,感受传统手作的独特魅力。
一走进石板房古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年代。古村内的房屋大多为石板房,古朴而典雅,每一块石板都诉说着历史的沧桑。非遗市集的举办,更是为这座古村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市集的入口处,一群手工艺人正忙碌地展示着他们的技艺。其中,藤编和土陶制作最受游客欢迎。藤编师傅手法娴熟,将一根根藤条编织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如藤编篮子、藤编椅等。这些作品既实用又美观,让人爱不释手。
一位正在体验藤编的游客表示:“我一直对手工艺制作很感兴趣,这次来到石板房古村,正好有机会亲自动手体验。看着自己亲手编织的作品,心里成就感满满。”
在另一边,土陶制作区也热闹非凡。一位土陶师傅正耐心地教导游客如何制作土陶。他先将泥土揉捏成团,再用手掌将其拍打成薄片,最后将薄片卷成所需的形状。游客们纷纷动手尝试,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都乐在其中。
“这里的土陶制作很有特色,师傅的手艺也相当精湛。”一位体验了土陶制作的游客兴奋地说,“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这些传统技艺。”
非遗市集上,除了藤编和土陶制作,还有许多其他传统手工艺品,如剪纸、刺绣、木雕等。这些手工艺品不仅展现了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化,也成为了游客们购买纪念品的佳选。
石板房古村的非遗市集,不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传统手作的独特魅力,也让他们更加关注和传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如一位游客所说:“这次活动让我深刻认识到,传统手工艺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并传承下去。”
此次非遗市集的成功举办,不仅为石板房古村带来了人气,也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像石板房古村这样的地方,会举办更多类似的非遗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国传统文化。
- • 枣庄“乡村公益岗”助力贫困群众1.8万人稳定脱贫
- • 枣庄港年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跃居京杭运河十大港口,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 • 运河灯会点亮中秋夜:万盏花灯映水街,汉服打卡赢千元奖金
- • “石榴贷”普惠金融计划正式启动:低息贷款助力500户果农升级种植技术
- • 《滕州西岗镇“火虎舞”惊艳亮相央视《传奇中国节》,非遗绝技震撼全网!》
- • 枣庄综合保税区成功通过验收,展望未来年进出口额突破百亿
- • 龙泉塔灯光秀升级:全息投影演绎墨子智慧,夜游新地标诞生
- • 峄城“退耕还林扶贫”政策兑现补助金30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
- • 薛城西集羊汤标准化生产启动,全国连锁门店突破300家,传承美味迈向新篇章
- • 滕州机床产业集群产值突破800亿,迈向智能化升级,欧美市场出口增长显著
- • 枣庄中小学推广“非遗进课堂”,助力传承地方文化基因
- • “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携手100家企业助力100个重点脱贫村迈向全面小康
- • 市中新政务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开启“一窗通办”新时代
- • 枣庄商业新地标:吾悦广场与万达广场双商业综合体同步开业,共绘繁华新篇章
- • 枣庄薛城冬枣地理标志获批,电商直播助力日销万单,乡村振兴新篇章
- • 台儿庄古城中学携手曲阜师范大学,共创儒家文化研学中心
- • 枣庄教育局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 • 涛沟桥湿地生态移民安置:200户渔民变身生态管护员,月薪3500元,共建绿色家园
- • 鲁南智慧物流港盛大启用,顺丰、DHL等10家头部企业抢滩布局,共筑物流新格局
- • 薛城锂电产业联盟正式成立,14家上下游企业实现本地化配套,助力区域经济腾飞
- • 徐庄镇梅花山徒步路线:10公里山野步道,春赏梅花秋看红叶的绝美之旅
- • 山亭冯卯镇乡村美术馆盛大开馆,农民艺术家根雕奇石展引众人瞩目
- • 市中区“永安火龙”舞进元宇宙,数字非遗吸引百万虚拟观众
- • “冠世榴园旅游扶贫带”助力乡村振兴:农家乐、采摘园助力周边7村脱贫致富
- • 台儿庄运河文化出海计划启动,非遗短视频登陆TikTok,传承千年文化魅力
- • 滕州扶贫助学金累计发放2000万元,助力贫困学子圆梦未来
- • 冠世榴园旅游专线通车:七村联动,石榴飘香助力村民增收
- • 中日(枣庄)氢能产业论坛签约项目,年制氢规模剑指万吨级,共筑绿色未来
- • 枣庄辣椒产业园盛大投产,年加工能力突破10万吨,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 • 枣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获批,年交易额激增120%
- • “山亭人家”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发布:20类农产品统一标准,助力出口市场拓展
- • 市中区消费扶贫专馆盛大开业:200种农产品直供城区,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 • 《枣庄市美食产业发展规划》发布,2025年目标产值300亿,打造鲁南美食新地标
- • 薛城区实验中学荣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示范校”,AI实验室建设全面覆盖
- • 高山移民社区配套产业园投用,1400户搬迁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 • 枣庄试点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助力中小学教师减负增效
- • 山亭“葫芦套乡村旅游季”火爆来袭,单日客流突破5万人!
- • 枣庄扶贫驿站助力脱贫攻坚,实现贫困村全覆盖,带动就近就业超2万人
- • 《枣庄辣子鸡荣登央视《味道》,全网点击量突破亿级大关,美食魅力席卷全国》
- • 山亭冯卯镇乡村美术馆盛大开馆,农民艺术家展根雕奇石,共绘乡村文化新篇章
- • 阴平镇荣膺“中国乡村振兴示范镇”称号:电商直播助力红薯产业年销量突破10万吨
- • 鲁南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成功发行,科技企业融资突破10亿大关
- • 滕州微山湖湿地荷花节盛况空前,衍生文创产品热销全球20国
- • 鲁班锁非遗工坊年产值破亿,创新“榫卯+”家具设计荣获德国红点奖
- • “链长制”精准招商,锂电产业链配套率年内提升至75%,助力中国新能源产业腾飞
- • 枣庄防返贫监测平台升级,AI预警与网格员联动,帮扶响应速度提升至24小时
- • 中德(枣庄)零碳科技园盛大揭牌,西门子等五家德企入驻共谋绿色发展新篇章
- • 枣庄首座“无人智慧农场”投产,5G+AI引领农业现代化新篇章
- • 峄城匡衡中学“无边界课堂”开课,学生石榴园现场研学,体验农耕文化魅力
- • 农家乐产业蓬勃发展,全市数量突破2000家,年营收同比增长45%
- • 市中区“虚拟电厂”项目成功并网,年调峰能力达50万千瓦,助力能源转型
- • 枣庄运河号子:濒危非遗项目获抢救性保护,传承千年文化根脉
- • 峄城石榴搭乘中欧班列,年跨境销售额突破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峄城“石榴贷”助力小微企业,发放3亿元贷款支持地方经济腾飞
- • 枣庄市发布“招商新十条”,固定资产投资奖励高达1亿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 • 薛城“菜煎饼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挑战“十层煎饼塔”创纪录
- • 枣庄设立100亿产业母基金,助力新能源、新材料赛道腾飞
- • 山亭火樱桃电商实训中心盛大启用,百名“新农人”直播带货助力乡村振兴
- • 台儿庄古城运河文化大集盛大开市,再现明清商贸盛景
- • 滕州职教中心产教融合成果显著,校企合作班就业率高达99%
- • 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荣膺国家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引领绿色化工发展新篇章
- • 枣庄柳琴戏绽放校园,入选“国家非遗进校园”示范项目,百校开课助力传承
- • 东湖公园焕新升级,城市绿心改造完成,智慧健身步道与水上运动中心亮相
- • 市中区社区艺术墙改造完成,市民共绘“枣庄十二时辰”,展现城市文化新风貌
- • 鲁南非遗传承中心奚仲造车传习班首期招生爆满,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 • 市中区创新教育模式,全省首个“劳动教育清单”正式发布
- • 滕州界河镇马铃薯宴:传承非遗魅力,年接待游客15万,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机场建设进入倒计时,未来直通北上广深,助力鲁南经济腾飞
- • 智能制造产业园加速发展,集聚20个工业机器人项目助力产业升级
- • 枣庄市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夏粮收购效率提升40%
- • 台儿庄莲藕粉出口订单激增,年创汇超5000万美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渔光互补”生态园创新模式:水上光伏发电与水下养殖双赢,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