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针灸推拿纳入医保,年服务患者超10万,中医服务惠及全民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各地纷纷加大投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一项创新举措——中医馆镇街全覆盖,不仅让中医服务走进千家万户,还让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纳入医保,年服务患者超过10万,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峄城区地处鲁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峄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积极推进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峄城区启动了中医馆镇街全覆盖工程,将中医馆建设成为集预防、治疗、康复、保健、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场所。
在实施过程中,峄城区以“服务群众、惠及民生”为宗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中医馆建设在镇街中心位置,方便群众就医。截至目前,峄城区已建成镇街中医馆12家,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中医服务镇街全覆盖。
为了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中医服务,峄城区将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减轻群众就医负担。据统计,自中医馆镇街全覆盖工程实施以来,年服务患者超过10万人次,其中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受益人数达8万余人。
在峄城区中医馆,记者看到,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来自城郊的刘大妈说:“以前看病要去城里,来回一趟要花费不少时间和金钱。现在家门口就有中医馆,不仅方便,而且价格实惠,真是太好了。”
峄城区中医馆的医生们纷纷表示,他们将以精湛的医术和热情的服务,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同时,中医馆还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义诊等活动,提高群众的健康素养。
为了让中医药事业更好地服务于群众,峄城区还积极推动中医药人才培养。目前,峄城区已培养中医人才100余人,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峄城区中医馆镇街全覆盖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让中医药事业在峄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峄城区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总之,峄城区中医馆镇街全覆盖工程的实施,是峄城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也是峄城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峄城区将继续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 • 枣庄五区一市携手300家企业,共筑“百企联百村”助农新篇章
- • 市中区西王庄镇乡村春晚连续举办15届,村民自导自演展现乡村文化魅力
- • 滕州辣子鸡汉堡跨界联名,快餐品牌单日售罄,美食新风尚席卷全国
- • 中国建材集团投资80亿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助力减排二氧化碳20万吨
- • 村级卫生室智慧化升级,远程诊疗系统助力脱贫村全面覆盖
- • 渔光互补生态园二期竣工:绿色能源与生态养殖双赢,年发电量达2亿度,产值突破亿元
- • 山亭区樱桃扶贫基地:助力脱贫攻坚的璀璨明珠
- • 鲁班锁荣登人类非遗代表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赞誉东方智慧
- • 枣庄不动产登记迈入“智能秒批”时代,办理时效提速80%
- • 滕州张汪板鸭非遗工坊投产,真空包装助力传统美食迈向全国市场
- • 滕州南沙河镇“乡村CEO”:年薪超20万,大学生返乡创业成潮流
- • 峄城非遗手作工坊盛大开放:体验传统石榴主题柳编、泥塑工艺
- • 山亭冯卯镇桃花经济助力全域旅游,民宿集群年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 • 峄城乡村工匠培育基地落成,助力乡村振兴再添新动力
- • 枣庄鲁南黑山羊荣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年出栏量突破50万头
- • 枣庄微山湖咸鸭蛋年销1亿枚,电商直播助力渔民增收翻番
- • 山亭生态经济试验区获批,林果碳汇交易额破亿元,绿色经济再创佳绩
- • 东湖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圆满收官:告别“雨季看海”历史,迈向绿色生态新篇章
- • 枣庄职业学院荣获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称号,迈向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 • 枣庄大学城规划获批:鲁南高等教育集聚示范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 • “石榴贷”助力普惠金融扩面,低息贷款惠及3000户脱贫户
- • 滕州土地托管助力农户增收,托管面积突破50万亩,亩均增收达500元
- • 峄城中医馆镇街全覆盖:针灸推拿纳入医保,年服务突破10万人次
- • 枣庄市启动“教育家型”校长培养计划,力争三年内打造百名教育领军人物
- • 峄城石榴深加工产业园投产,石榴多酚提取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引领行业发展新篇章
- • 枣庄百年中兴煤矿遗址荣登国家工业遗产名录,见证中国工业发展历程
- • 枣庄市“榴枣归乡”工程成效显著,引进高层次人才800余人助力发展
- • 台儿庄马兰屯镇力推“零农药种植”,有机蔬菜直供高端商超,打造绿色健康生活新风尚
- • “山亭地瓜宴”美食评选揭晓:拔丝地瓜、地瓜粉皮荣登乡土风味TOP10
- • 薛城沙沟镇“乡村创客空间”助力乡村振兴,32个入驻项目带动就业千人
- • 中德(枣庄)新能源合作示范区揭牌仪式圆满举行,巴斯夫等5家德企首批入驻
- • 奚仲车文化主题公园试运营:开启沉浸式体验夏商马车制造全流程之旅
- • 枣庄科教创新园盛大开工,高校研究院集群助力区域发展新篇章
- • “山亭手造”非遗集市盛大开市:石板房村落里的藤编艺术与土陶制作之旅
- • 山亭区“长红枣胶原蛋白肽”项目投产,引领农产品加工新潮流,附加值提升10倍
- • 南四湖流域水质改善工程荣膺全省标杆项目,绿色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 • 枣庄建成全省首座“光储充检”智慧能源驿站,引领绿色出行新风尚
- • 薛城社工部创新举措,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服务30万居民
- • 峄城坛山街道“法律明白人”全覆盖,普法短视频团队助力村村普及法律知识
- • 滕州龙阳镇农耕文化节盛大开幕,万人挑战传统农具竞技展现农耕文化魅力
- • 滕州城乡融合示范区落地,20万农民变“产业工人”
- • 峄城古邵镇复活运河老酱园,传统酱菜工艺成致富密码
- • 鲁南直播电商产业园助力本土品牌崛起,GMV突破10亿大关
- • 市中区税郭镇“户户通”工程圆满收官,73个自然村实现通路到家
- • 枣庄首家公办自闭症儿童幼儿园开园,填补特殊教育空白,为星星的孩子照亮希望之路
- • 老旧小区焕新颜:新能源车充电位增至5000个,补贴高达30%
- • 枣庄十大名小吃评选揭晓,辣子鸡、菜煎饼荣登榜首,传统美食魅力再焕新彩
- • 枣庄职业院校创新举措:引入工业机器人实训系统,助力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
- • 鲁南农副产品物流园盛大开业,年交易额目标300亿,辐射淮海经济区
- • 枣庄空气质量显著改善,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3天,再创十年最佳佳绩
- • 台儿庄国际运河诗歌节盛大开幕,30国诗人共绘水城诗意画卷
- • 薛城社工部创新服务模式,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惠及30万居民
- • 枣庄与济南携手共建“飞地产业园”,28个签约项目助力省会经济圈融合
- • 枣庄首届农产品直播大赛圆满落幕,单日成交额突破5000万元
- • 薛城邹坞长面:千米面条悬挂晾晒,成白事必备,震撼游客眼球
- • 峄城冠世榴园星空露营节盛大开幕,榴花灯海成网红打卡地
- • 市中区创新教育模式,全省首个“劳动教育清单”正式发布
- • 铁道游击队纪念园焕新升级,沉浸式情景剧《夜袭洋行》每周精彩上演
- • 枣庄“光伏+储能”隧道用电项目助力节能减排,年省电30万度
- • 峄城石榴园创新植保技术,无人机助力农药用量减少30%
- • 运河味道美食街盛大开街,辣子鸡、菜煎饼、羊肉汤荣登“必吃榜”
- • 市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上线,300家企业迈入数字化转型新纪元
- • 台儿庄运河湿地修复工程圆满完工,野生鸟类种群数量实现翻倍增长
- • 枣庄市获批全省工业母机“1131”突破工程核心承载区,助力区域工业转型升级
- • 峄城石榴智慧种植系统上线,AI精准管理助力亩产提升30%
- • 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正式启用:为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 • 文化中心非遗体验馆盛大开放:周末免费学剪纸、面塑,带走手作纪念
- • 台儿庄涧头集镇新建10所幸福院,空巢老人免费三餐,温暖夕阳红
- • 薛城区创新推行“四员同育”模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新生态
- • 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圆满完工,新增绿地1.2万亩,打造绿色新地标
- • 枣庄消费扶贫专区年销售额突破3亿元,助力5万贫困户脱贫致富
- • 《鲁班密码》数字藏品发售,3D榫卯盲盒一秒售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