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荣获教育部典型案例,创新教育协同育人新路径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各地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以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众多创新教育模式中,枣庄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脱颖而出,成功入选教育部典型案例,为全国教育协同育人提供了宝贵经验。
枣庄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家校社共育”为核心,以“协同创新”为动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内涵
家校社协同育人,即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共同参与教育过程,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2. 学校教育: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重要场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社会教育:社会是学生成长的广阔舞台,要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二、枣庄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创新之处
1.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枣庄市建立了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形成了协同育人合力。
2. 创新协同育人方式。通过开展家长学校、亲子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加强家校沟通,促进家校共育。
3. 拓展协同育人资源。整合社会资源,如企业、社区、文化场馆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4. 强化协同育人评价。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评价体系,对各方参与情况进行评价,确保协同育人取得实效。
三、枣庄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的成效
1.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家校社协同育人,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
2. 促进家校关系和谐。家校社协同育人,增进了家长对学校的了解,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3. 提高教育质量。家校社协同育人,整合了各方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提高了教育质量。
总之,枣庄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为全国教育协同育人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新时代背景下,各地应积极借鉴枣庄市的成功经验,创新教育协同育人模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 • 古运河文化带修复工程竣工:明清码头复建,漕运主题游船启航,再现千年运河繁华
- • 枣庄创新实践“渔光互补”模式,万亩坑塘华丽转身光伏农场
- • 山亭冯卯镇非遗工坊助力留守妇女,月增收3000元
- • 鲁班文化园盛大开园迎客:木艺DIY、古建模型展,亲子研学必打卡
- • 峄城石榴宴创新菜品达128道,石榴豆腐成国宴新宠
- • 滕州马铃薯种植扶贫项目助力脱贫,惠及1.5万户农户,户均增收8000元
- • 市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突破500家,降本增效超10亿元
- • 枣庄黑盖猪荣膺国家地理标志,高端火腿品质媲美西班牙伊比利亚
- • 滕州土地托管创新模式助力农户增收,托管面积突破50万亩
- • 市中区实验小学机器人战队勇夺世界机器人大赛一等奖,闪耀国际舞台
- • 峄城冠世榴园荣登“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生态旅游收入突破亿元大关
- • 匡衡勤学精神传承,公益图书馆24小时免费开放
- • 残疾人辅助器具免费适配行动启动:2000件智能假肢、助听器等物资发放,助力残疾人生活品质提升
- • 枣庄实验中学荣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校”,红色基因融入日常教学结硕果
- • 薛城废弃工厂涂鸦艺术季盛大启动,工业废墟华丽变身潮流地标
- • 全市村级数字服务站建设全面完成,政务服务迈向“一网通办”
- • 峄城石榴主题乡村振兴示范带:国家级案例引领乡村发展新风尚
- • 台儿庄运河船工技艺:非遗传承走进校园,职业院校选修课助力文化传承
- • 山亭冯卯镇石磨豆腐宴荣膺齐鲁名吃,日销量千斤供不应求
- • 台儿庄张山子镇非遗工坊盛大开业,柳编技艺助力500人就业
- • 峄城农村供水提质工程竣工:30万村民共享“同源同质”自来水,幸福生活再升级
- • 枣庄市创新招商手段,全球招商数字孪生系统助力千亩产业用地推介
- • 枣庄首届“鲁南婚俗文化节”盛大举行,传统花轿迎亲引万人围观
- • 枣庄锂电产业崛起:铸就“中国北方锂电之都”新名片
- • 《枣庄非遗图谱》编纂完成,全面展现枣庄八类152项文化遗产的瑰宝
- • 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倍增计划:本科以上医师占比提升至70%,助力基层医疗发展
- • 鲁南农批市场年交易额突破200亿,成为淮海经济区最大果蔬集散中心
- • “长者食堂”村村覆盖:关爱银发,温暖夕阳
- • 台儿庄张山子镇创新“光伏+农业”模式,亩均收益突破3万元
- • "榴枣归乡"工程评选31个市级样板示范点,助力乡村振兴新篇章
- • 高铁旅游专线开通:畅游微山湖、莲青山、墨子纪念馆,轻松实现无缝衔接
- • 枣庄智慧农业云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指导种植覆盖80%行政村
- • 枣庄市全面实施“强基计划”,新建10所公办幼儿园助力破解“入园难”
- • “枣庄薛城冬枣地理标志获批,电商直播日销万单,助力乡村振兴”
- • 滕州马铃薯宴荣膺“中国十大主题宴”,888道菜品刷新纪录,惊艳全国!
- • 滕州松枝鸟非遗工坊开直播,年销30万只成网红伴手礼
- • 鲁南农副产品物流园盛大开业,年交易额目标300亿,辐射淮海经济区
- • 枣庄教育“十四五”规划:枣庄工程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展望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荣登非遗,百年菜单刻入青铜鼎传承匠心”
- • 台儿庄文旅融合结硕果,2023年接待游客突破千万创历史新高
- • 山亭长红枣采摘节盛大开幕:认养枣树,体验古法晒枣技艺,共赴丰收盛宴
- • 市中区“回门宴九大碗”礼俗入选市级非遗,百年菜单传承不断
- • 全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省级以上研发平台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实现双增长
- • 石榴文旅综合体盛大开业:民宿集群、非遗工坊与星空露营基地共筑休闲新地标
- • 抢救“运河号子”:台儿庄百年劳动韵律永久存档
- • 峄城石榴陪嫁习俗复兴:新娘携99盆石榴盆景出嫁,祈愿多子多福
- • 滕州电商扶贫培训班助力300名贫困村主播带货超亿元
- • 枣庄造船业迎来复苏加速,首艘新能源货船下水填补鲁南空白
- • 枣庄张汪板鸭进军欧盟市场,百年老字号年创汇超500万美元
- • RCEP区域合作中心盛大启用,签约日韩半导体项目15个,共促区域经济繁荣
- • 滕州市美术馆“当代水墨名家邀请展”盛大开幕,百幅佳作彰显文化底蕴
- • 枣庄家政扶贫助力贫困劳动力5000人就业,实现“一人脱贫一户”的扶贫新路径
- • 山亭林下经济数字云平台正式启用,10万亩林场实现“一屏监管”
- • 中国建材百亿级光伏玻璃项目成功落地,助力华北高端玻璃产业崛起
- • “山亭手造”非遗集市盛大开市:感受传统技艺,体验石板房村落风情
- • 中陈郝古瓷窑遗址博物馆开馆:千年窑火技艺重现唐代“北方瓷都”
- • 枣庄辣椒深加工产业园投产,年出口额突破5亿元,助力乡村振兴
- • 枣庄数字产业招商大会盛大召开,华为云、浪潮等知名企业签约共建鲁南算力中心
- • 蟠龙河湿地公园荣膺“国家生态修复示范工程”称号,绿色生态建设再获殊荣
- • 薛城临港产业园百亿锂电项目投产: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年产能突破50万辆
- • 枣庄大肉手擀面:一抻一擀间传承百年鲁南味
- • 薛城社工部创新举措,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服务30万居民
- • “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百企携手助力百村脱贫致富
- • 奚仲文化荣膺“世界关键文化遗产”:全球交通史研究再添重要坐标
- • 台儿庄马兰屯镇小学创新实践:运河生态银行助力学生积分兑换研学之旅
- • 枣庄首届“鲁南婚俗文化节”盛大开幕,传统花轿迎亲引万人围观
- • 滕州马铃薯“云仓”启用,24小时全国冷链直达,开启农业物流新篇章
- • 枣庄辣子鸡产业助力养殖户增收,户均年增5万元
- • 枣庄首次承办国际中学生机器人大赛,20国选手台儿庄竞技展风采
- • 百年中兴煤矿遗址改造启动:工业遗产焕发新活力,变身文创综合体
- • 全市建成标准化卫生室1200个,打造“15分钟医疗圈”助力健康生活
- • 山亭10个偏远山村通5G信号,留守老人实现“云问诊”,科技助力乡村振兴